浩然长篇小说连载之《金光大道》
第四部
(98)
小盛正好抱着一大卷报纸从值班室出来。
谷新民对她说:“小盛,你马上给货物站打个电话,问一下芳草地跑运输的事情。他们的合同是我一九五三年冬天亲自帮助签订的,不能随便改动。如果货物少,减别处的,也要满足东方红农业社——那是县里的典型社。”
小盛答应一声又说:“谷县长,这里有您一封急件,是从梨花渡乡送来的。”她说着,从报纸卷里抽出一封信,递给了谷新民,就转回值班室。
谷新民接过信,立刻就打开。
这是梨花渡乡总支书记刘维给谷新民写来的一个小报告。普选运动以后,谷新民特意把自己的警卫员安排到管辖芳草地的梨花渡乡,一方面是想让王友清照看和帮助他,另一方面,也想让他充当自己的耳目,注意芳草地的动向,经常汇报一些最直接的材料,以便县领导更好地掌握这个典型。这一年的光景,机灵的刘维做的蛮不错,使谷新民十分满意。
谷新民把这封刚到的信才看了一半,脸色就变了,以至从值班室出来的小盛一眼就发现谷新民突然出现的惊慌神气。
“谷县长,是刘维写来的信吧?”
“对。你打电话了?”
“打了。他们说,是东方红农业社主动改变的合同……”
“为什么?”
“东方红农业社要集中力量拉沙子改造土壤,……”
谷新民那惊恐的脸上又增加一层怒色:“怎么能这样干呢!”
邓久宽见谷新民手里捏着一封信走了回来,便迎上问:“您给我开的介绍信?”
谷新民说:“你先找个地方住下,我们商量商量再通知你。”
邓久宽说:“您给货物站打个电话,我们装上车就能走了,还用商量?”
谷新民说:“这是你们自己把抓钱的门口堵死的,我怎么管?”
“真是大泉打电话把运输差事退掉的?您看看,我们东方红社是跑运输起家的呀。这个门路也堵上,我们还有什么发展头?”
谷新民没有回答,十分不满地给邓久宽提个新问题:“久宽同志,你们芳草地嚷嚷着要搞共产主义了?”
邓久宽说:“我是起大早出来的,连停了搞运输的事儿都不知道。”
“墙上刷写了庆祝实现共产主义的大标语,你见到没有呢?”
邓久宽想了想说:“有,有!”
谷新民忍不住哼了一声:“这个高大泉,真是胡闹!”
邓久宽很惊奇地望着县长一拉门,气冲冲地走出去啦,不知该怎么办好。
怀着好奇心的小盛一直站在院子里,她见谷新民直奔会议室,那脚步先快后慢。她又看见谷新民在那棕色油漆独扇门外略停片刻,把手里的信叠起来,装进大衣口袋里,这才推开门扇,进了会议室。
三十六
县长的新策略
县委汇报会结束得很顺利,因为谷新民没有再带头提出新的方案,也没有提补充意见,减少了许多磋商和争论的时间。他们最后就按照梁海山的建议:连夜整理、打印会议简报;立即着手筹备巩固发展互助合作组织的专题会议。
梁海山跟谷新民共事多年,对这位知识分子出身的老伙伴,可以说是摸透了的。县委会上讨论工作的时候,凡是谷新民同意的,或是经争论,说服了他之后同意的,到最后形成决议的时候,他一定要吹毛求疵地挑剔一番,把他的一些独出心裁的见解,适当地加一点进去。如果是他不同意的事情,经过争论也没有说服他,最后不得不少数服从多数而决议的时候,他反而很大方,明明有某些不周之处,并被他看出来,他也不再开口指出来,任其做下去。这叫“策略”。他既要对这个决议负责任,又可以推卸责任;如果决议本身基本上错了,他便占有正确地位,又可以有指责批评的发言权。今天这个县委会上,最后又按照梁海山的意见,形成了“巩固、发展互助合作组织”的决议,谷新民只表示一句“同意大家的意见”,就不再说什么,证明他是有保留的。这一点,梁海山是留心地看到了。
两位县领导,等参加会的同志都散去之后,他们才从那间烟雾弥漫而又暖气融融的会议室里走出来。
梁海山有意打着手电,朝西院送谷新民。在会场上,面对那些思想上坠入问题深沟的同志,他尽力地抖擞精神,往那希望的灯盏里加油,使大家鼓舞起信心。可是,当众人按照他的心思,做了新的行动的决议以后,他同样感到困难的巨大压力。一场宣传过渡时期总路线,把广大群众激发起来,形成了一个波澜壮阔的运动,致使农业互助合作组织的发展,一次又一次地突破县委的原订计划;农业社遍地开花,入社的农户也超过了所有农民的半数以上;一些先进的地区,几乎达到百分之八十到百分之九十。不要说谷新民这样的同志感到意外,就连土地改革以后一直全力以赴推进这项事业的梁海山,在这种情况出现以前,也没有足够的估计。他想,群众运动已经起来了,就得勇于打破框框,站到前边去因势利导,既不能戒律重重,加以限制,更不能拉后腿、泼冷水。当新的局面已经这样的形成,各种困难问题自然就接踵而来。对这一点,梁海山是有所估计的。他认为,关键是基层的领导骨干问题;只要县委把提高干部的工作能力、政治水平抓上去,群众运动造成的大发展的局面,就会得到健康的发展。在这样的认识支配下,他主持了基层党员干部骨干训练班;还打算发动各区,也办一些时间稍短一些的类似训练班。可是,还没有容他这一步迈出去,下边的问题,就呼呼拥拥地逼上来了。眼下,不正是一个新的考验摆在了县委面前了吗?身边的这位战友,已经被困难吓住,所以要求“小心”地干,实际上是要收住步子。这是正确的办法吗?这办法能导致全县的互助合作运动健康发展吗?
未完待续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