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泥土巢
泥土巢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117,907
  • 关注人气:556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浩然长篇小说连载之《金光大道》第四部(5)

(2023-02-09 10:41:23)
标签:

浩然

长篇小说

金光大道

芳草地

文化

分类: 著作

浩然长篇小说连载之《金光大道》

第四部

5

     有的人发现,订户这么多,已经有点“抢”的意思了,惟恐落空,连三并四地跑到办公室里找朱铁汉催问,这就更增加了紧张气氛。把年轻的村长给闹得手忙脚乱,心里发急,好多要处理的公事没办法动手,全都堆在那儿了。其实,朱铁汉要是使用他的“权威性”,脸色严肃点儿,对催问他的人说一句:“社里没有那么多的猪,不能满足所有人的要求;算了吧,别再找我的麻烦啦!”那么,除了邓久宽这样几个人以外,都会听话地散去,另想别的门路。但是,在这样的日子口,朱铁汉决不能从嘴里吐出这样的话来。他不忍心,也不甘心,给众人闹个扫兴的结果。从一九五二年办起农业社,一九五三、一九五四连续两年高产丰收,集体化的优越性从各方面都显示出来,芳草地的大小人芽儿都看得清清楚楚。“咱们的优越性儿”,成了朱铁汉的口头禅。“咱们”自然是指“农业社”;为了把优越性的“性”字,说得更自豪一些,他习惯地加了个“儿”字的尾音,变成了“优越性儿”。这句本来在农村没有过的新语汇,经过他这样一说,很自然地被纳入了冀东的乡土“辞海”里,让人听来自然、亲切、坚定、有感染力。春节这个传统节日是向社外的人显示优越性的大好机会,也是让社里的人享受优越性的大好机会,朱铁汉只能让社员们过得痛痛快快,觉着真有奔头,而决不可让他们有一点儿不顺心。可惜的是,农业社的“优越性儿”再大,也不能由着村长的心意,使小猪立刻变成大肥猪,更不能让一头肥猪长出几个脑袋和几副肠肚肝肺;四十二户人家,一下子就杀十五头猪,这数目够惊人的了,也只能满足十五户社员,其余的怎么办?经受一番为难的村长朱铁汉,最后终于想出了一个主意:派社员刘万套上牛车,到周围各村去收买猪头和下水。他想:春节期间,再穷的村也得杀几口猪,养猪的主儿卖点钱花,落点肉吃,只要肯给大价钱,肯定能把猪头和下水收购到手。他想,如果刘万收来的猪头还不够分配的数目,他就开个介绍信,另派个人到天门镇找供销合作社给凑齐全。芳草地的名子打鼻子香,比盖大印的通行证还灵,不论向哪个部门提要求,都得高高兴兴地答应。不过,高大泉在家那会儿,他们曾经商量过:在一般情况下,不乱打旗号麻烦别人。话说回来,过春节,不是“一般情况”嘛,该麻烦只能麻烦一下子了。

    追在朱铁汉屁股后边的人,虽说看透村长是“胸有成竹”的样子,但是,猪头、下水没有拿到自己手里,总不放心,还是盯住他不放手。

    “哎,村长,刘万啥时候回来呀?”

    “快了,别急。”

    “喂,村长,他能买到那么多吗?”

    “放心,有你的份儿就是了。”

    朱铁汉这样耐心地应付着七嘴八舌的人们,从抽屉里扯出一张办公纸,从兜里掏出钢笔,拧下笔帽,刷刷地写开了。

    邓久宽的儿子——过去的小黑牛,如今是高小学生,起了个学名,叫“远志”——出现在门口。这个细高个儿的少年,身穿家做的棉衣,套着缝纫机做的海昌蓝的学生装,配上他那新理过的小分头,显示营养充足的胖胖的红脸蛋,透着有精神。他是东方红农业社老社员、人送美名“老八户”之一的后代。每逢外地的人来芳草地参观,朱铁汉跟人家介绍他们八户穷人,当初办互助组的艰苦情形,就常常指着这样的“后代”说:“一件事实,比一万句空话还服人,请看这优越性儿吧!”日子朝着富裕变化,孩子们健康地成长,像村公所墙上挂着的鲜红的奖旗一样,让人看一看,眼睛亮;让人想一想,心里明;眼亮心明地往前奔,越奔越觉得有奔头!“领兵挂帅”的朱铁汉,咋能不高兴,不自豪呢?他像一辆开出站的火车,越跑越有劲儿,越跑越欢实。没别的,他必须生着法儿不断发扬他们的“优越性儿”!

    这当儿,黑牛扯着他那胖得滚瓜圆的小弟弟,迈进门槛儿,就不管不顾地喊叫:“铁汉叔,我爸爸让我取猪头下水来了。”

    朱铁汉看也没看他一眼,继续写着字说:“你先到饲养场等着去。”

    “我爸爸把炉子都生起来了,等着用锅煮……”

    “还没杀哪,连猪毛整个煮?”

    “我爸爸说,他是最早跟你订下的,得先给我们……”

    朱铁汉用大手掌在写好了的纸片子上一拍:“睁开你的眼看看,这不是把你们写在第一名了吗?”

    在一旁抽烟、喝茶等候提猪头下水的人,听村长这么一说,都赶忙转身、伸头,看那单子:

    “我排在第几号啦?”

    “我呢?”

    朱铁汉说:“让你别着急就别急。一会儿玉环按照我写这单子发猪头下水,有先有后地挨着个儿,省得你们都在屁股后边追我。”

    “哎呀,排在后边的轮不上咋办?”

    “轮不上的等刘万。”

    “刘万能收来那么多呀?”

    “满足不了,我再另找门路就是了。”

    焦急不安的人,听村长这么回答,才略微地稳住神儿。

    朱铁汉锁了抽斗,把一串钥匙挂在裤腰带上,站起身,往外走。他对靠在门框上的两个女孩子说:“看你们嗑这一地瓜子皮,这是啥样子?赶快给我打扫干净!”

    一个女孩子说:“就这几个瓜子皮怕啥?”

    另一个说:“村长真会假卫生。”

    朱铁汉立刻绷起脸说:“什么真假?咱们是全省挂了号的农业社,是县委书记、县长亲自抓的点儿,什么样的人物都会突然地来这儿参观。办公室埋埋汰汰的,不丢脸?”

    这句话很灵验。屋里的人,都不由得扫视这个很体面的办公室:四壁是新近用白蜡花纸裱糊过的,顶棚的四角还贴着黑缎子一般的电光纸的云头花。四壁挂满了奖旗、奖状:有省里颁发的、地委颁发的、县委颁发的;从一九五一年起,到一九五四年,年年都有,年年增加,这些就是东方红农业社的历史。多么珍贵!谁走进这锦旗、奖状展览馆似的办公室里,不对主人肃然起敬呢?

    朱铁汉手里捏着分猪头下水的名单,甩开追着他的人们,挺满意地走在街上。

未完待续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