浩然长篇小说连载之《金光大道》
第三部
(197)
有人喊起来了:
“你别磨蹭时间呀!”
“你不报我可要报了!”
秦富的两只手在空中摆动着:“别、别,我报,我报。我、我卖两千五吧!”
会场上沉静了一下,有人互相看看,有人交头接耳地小声嘀咕起来。
秦富惊恐地看着人们,一只手使劲儿攥着烟袋,一只手直抓衣裳襟儿,整个身子都像腾云驾雾一般。
吕春江征求意见:“大家评吧,秦富大伯卖两千五百斤余粮,是多是少呢?”
人们依然互相观看,小声议论。秦富估计的并不错,在这个小组里,除了冯少怀、张金发,只有他是最肥的一户。有人甚至估计,张金发也比不上秦富肚子大。这样一个户,卖两千五百斤粮食,这个数目,太少了。人们没有立刻向他进攻,有的人是怕跟这个小算盘纠缠起来没完,心思全在冯少怀和张金发身上,想把这两个人拿下来之后,再评秦富。有的人想抻抻再说,这是因为秦富这几个月正往好处变化,想让他在卖余粮这个问题上转个软弯子,不转硬弯子。
高大泉看到这种情形,也估计到大家的各种心思,就跟周忠小声地交换一下意见。
他俩说了什么?谁也没听到,只见周忠微笑一下,点了点头。
高大泉从衣兜里掏出一个小本子,一页一页地翻了起来。
秦富受不住这样的压力空气,都难过得要哭了:“各位乡亲,你们看我这个数目到底咋样,总得吐个口哇!我可是鼓着肚子报的呀!”
有人噗嗤一声笑了。
有人故意咳嗽了一声。
会场上的气氛,变得更加紧张。
高大泉终于不慌不忙的开了口:“我看出来了,秦富大伯这个户不好评,对吧?”
众人怀着各种截然不同的心理,郑重起来,等着听支书讲下去。
冯少怀睁开了眼睛。他估计到,这位支部书记要带头朝大户头进攻了。第一刀从秦富身上开,真让冯少怀高兴。他希望高大泉把调门儿定高一点儿,把秦富攻得厉害一些,又希望秦富能够死乞白赖地顶住。这样就可以使有余粮舍不得卖的人跟党支部对峙下去,拖延时间,他冯少怀闹个混水摸鱼。
张金发也坐直了身子。他跟冯少怀估计得差不多。他倒希望秦富这些人,被台上这些干部挤得狠一点儿,把囤底都打扫出来。让他们多尝尝高大泉的苦头,就会回想起他张金发曾经给过他们的甜头了。
高大泉继续说:“我对秦富这个户,摸了一点情况。当然摸得不太详细。我把它摆出来,是不是正确,我没把握,提个头儿,当作大伙评议的时候参考吧。”
秦富用耳朵听着,眼发直,身发冷,胸口嘣嘣跳,那颗心一个劲儿地往上提,快提到嗓子眼。
高大泉开始给在场的人摆起秦富的情况:“他家是个老中农户,人多、地多,种得比较好,过日子最会节省;大车经常拉脚,有活钱花,外边的一个儿子,也常给他捎几块来,用不着动粮食买东西。按照这些估计,他家的粮食确实有底子。他的粮食底子,如今还有多大呢?每个人心里的那个斗和秤,可就不一样了。其实细细地算算账,也不难评议。秦富大伯自己最清楚,我们也知道一点儿。比如说,前年,他家买车、买牲口,花了足有三千斤粮食;去年春天,他家到外边买了两千多斤,在集市上瞎捣动,又赔了几百斤;夏天又掉在河里一千五百多斤;麦收后为了添那头大驴凑钱,又卖给供销社一千二百斤。这样算计,他家的陈粮底子,十有八九是不多了。他应当卖多少,主要得从当年的收成里来算余数……”
众人听了支书算的这笔账,又跟自己心里记的,一笔一笔碰了碰,心绪和表情全都渐渐地变了:
嘻笑的人,严肃了。无所谓的人,郑重了。原来没有把账算准的人,又重新算计起来了。
秦富那悬着的心,稳稳地放下了。
只有冯少怀的胸口开始打颤。靠在行李卷上的张金发肚子里直咬牙。
人们又热烈地议论起来:
“支书把这个底数一摆,秦富卖两千五百斤不算少。”
“我看哪,多了点儿。”
“我的意见,给他抹下六百,卖一千九百斤吧!”
“同意一千九百!”
“同意!”
秦富又惊喜,又慌张,连忙说:“不行、不行!少卖了,我那儿子、媳妇都不会答应。”
吕春江说:“卖过头了可不符合政策呀!”
秦富说:“我的意思是闹个整数,两千。这是我们一家子人,开半天会,定的数目……”
朱荣说:“唉,你这个人。一家子人定了数,你不拿出来,充什么大肚汉哪!”
秦富不好意思地说:“我怕你们不饶我呢……”
众人轰地一声笑了。
高大泉趁机对大家进一步交待政策说:“国家统购的粮食,是农民生产出来,留下吃用以后的余粮。大家一定要实事求是,能多卖的,少卖了不行;反过来,卖了过头粮也不行。大家报了数,还要写在榜上,在街上公布,让全村人三评五议。政府的政策是明确的,群众的眼睛是明亮的,谁想在这里搞诡计,搅混水,那是办不到的!”
支部书记的这番话主要是说给谁听的,在场的人谁不明白呢?
就在这时候,院子里传来喊声。
“区里的同志在哪屋?”
高大泉抽身站起,拉开门一看,站在院子里的人是梨花渡的李国柱,还有两个面目生疏的持抢民兵,就赶紧迎出屋。
未完待续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