浩然长篇小说连载之《金光大道》
第一部
(107)
他强忍愁苦,抱着最小的儿子,坐在病人身边,眼望着跳动的灯火,耳听着窗外春风吹拂着树梢儿响。他的心就像烧着的油捻儿那么焦躁,又像摆动的枝条那么不安。他想了很多很多的事情。
这次他跟高大泉进了一趟北京,开了眼,长了见识,心里边装下了许多过去不曾想过的大事情。高大泉回到芳草地的一切言行,刘祥最了解。高大泉遭到张金发一些人的刁难,刘祥最同情。刘祥自认是个没大本事的人,可是他下决心尽自己的力量,支持高大泉,拼命干一场,把土改分到的土地种好,让它增产,争取头一份交纳爱国公粮,头一份出售爱国棉花。高大泉找他一块儿商量了好几次,怎么多施肥,怎么调换良种,怎么早动手,怎么保证他们的打算实现;哪里想到,百步还没有迈出半步,遇到了这种倒霉的事儿。如今是一天顶十天用的紧要关口,倘若再呆上几天,一步赶不上,步步赶不上,美妙的计划,全得成了竹篮子打水一场空,那可要丢人了。
小儿子在他怀里睡着了,病人也闭着眼睛安静了一些,他忽然想起一件事儿,赶紧把孩子放到他姐姐的被窝里,把灯捻子往上拨拨;出了屋,出了院,一溜小跑,到了高家。
虽然是夜晚,高家院子里却充满了忙碌的欢乐。
高二林住的那个小屋里,叮叮当当地响着,是铁器砍凿木头的声音。不用说,他正在收拾干活的工具。门口站着吕瑞芬,端着簸箕,一掀一动,哗哗啦啦,正在搧簸种子。北屋里有人说话儿,一个是高大泉,另一个是老年妇女的声音。
刘祥走进屋,这才瞧见高大泉蹲在炕上,一边搓棒子,一边跟客人说话儿。这客人是莲子坑的,姓许,是乐二叔一个朋友的姐姐。当年,高大泉和乐二叔的一些针线活计都是这位许老太太帮着做。他们常有来往,高大泉永远记着她的恩德。许老太太的儿子被日本鬼子抓劳工走了,十几年没有音讯。解放前她忙时打短,闲时要饭,住在莲子坑的小五道庙里,人世间的一切苦处她都受到了。如今她翻了身,分了地,还跟别人伙分一头黄牛。最近政府正帮她找儿子,据说在东北什么地方找到了一点线索。喜事儿接连着敲她的窗户叩她的门,使她这个已经等死的人年轻了,连那两只半瞎的眼睛都变得明亮起来。
刘祥先跟许老太太招呼,向她问好,跟她打听莲子坑那边春耕准备的情形。
许老太太说:“我们那儿跟你们芳草地一个样儿。翻了身的人,都憋足了劲儿,要大闹增产,一火心地奔日子;我活了六十多,从来没见过庄稼人这么高兴,这么忙。刘祥,你怎么样啊,也准备得差不离了吧?”
刘祥勉强地笑了笑,没有回答。他不想跟外人述说自己那种倒霉的事儿。
高大泉替他说:“刘祥大叔遇上一点困难。不大,一闯就过去了。”
许老太太说:“是呀,庄稼人过日子,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儿;虽说翻了身,头三脚难踢,不方便的地方免不了。就说我吧,过去没有锥扎之地,发愁;如今分了地了,也发愁。……”
高大泉说:“这个愁跟那个愁可不是一回事儿了。过去是为了挣扎着活命发愁,如今是为了往高走、往远奔发愁。你们说,味道一样吗?”
许老太太乐了,对刘祥说:“大泉这孩子,半年没见着,变得心气这么高,眼光这么远,嘴巴这么能说会道,字字句句都给人提精神。我是皱着眉头到他这儿来的,走道出的汗还没落下来,他就把我给说得咧嘴乐。”
刘祥说:“新社会锻炼人、出息人。他是党员啦,是我们芳草地翻身户的主心骨。”
高大泉连忙摆手:“刘祥叔,您把话说颠倒了。应当说翻身户是我们的主心骨;没有大伙儿,好多事儿不要说干,连想也不敢想啊。”他说着,往炕里边挪挪,拉刘祥坐下。
刘祥摇摇头,说:“我不坐,跟你说一声,得赶快回去。明天换种子的事儿,你跟秦恺他们去吧,我去不成了。你婶子还不见好,我离不开家。……就这样吧,我走啦。”
高大泉跳下炕,追出屋:“您等一下。”
刘祥停在院子里。不知为什么,他看着这追过来的身影,心头一阵发热。
高大泉借着窗纸上透出的灯光,望着刘祥的脸,半晌才说:“我看您的气色很难看。”
刘祥说:“这几晚上熬夜了……”
高大泉说:“不对。您的精神不好。为啥呢?让这点困难吓住了吗?”
刘祥动了一下身子,不知道怎么回答这个热心肠的人,才不至于给他增加烦恼。
高大泉说:“您是缺钱花,还是要用人力,让我们帮您解决啥问题,您对我说吧。”
刘祥说:“啥问题也没有……”
高大泉说:“有的话您就提出来。换种子的事儿,我替您办,粪捣不出来,大伙儿一伸手就完啦。这些您都不用愁。出来进去的不要在脸上挂出这种丧气的牌子给外人看。我们没有什么丧气的事儿。就是遇上了,我们也应当冷了迎风站,饿了挺肚行。不让别人看笑话!”
刘祥说:“这话正合我的心意,要说有点愁,也是因为怕别人看见咱们的笑话。大泉你放心,我刘祥决不会给咱们翻身户丢人现眼。”
高大泉说:“有这样的精神是对的。可是实在的困难,还得提出来,大伙儿帮着解决。咱们自己对自己可不能讲一点客气。您说吧,到底为什么这样打不起精神?”
未完待续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