浩然长篇小说之《金光大道》
第一部
(36)
他捧着红漆本子,看着封面上那个猛进的火车头,思想的翅膀一会儿飞到很远很远的地方,一会儿又落在眼下就要进行的工作上,很不安生。
香喷喷的棒子粥熬熟了。天色渐渐地黑下来。
吕瑞芬捧着一摞碗进里屋来,对男人说:“天黑了,别写了,吃饭吧。”
高大泉戴上笔帽,合起本子,拿一个碗,问道:“老二呢?”
吕瑞芬说:“抱着小龙串门去了。”
高大泉又把碗放下,说:“等等吧。”
吕瑞芬笑笑说:“瞧你们这哥两个,老是这么客客气气的。都是一样的饭,先吃后吃,有什么关系呀!”
高大泉说:“不是客气,我是图个热闹劲儿。他不满十岁我们就分开了,再见面的时候他都二十多岁了。如今好不容易到一堆儿了,我又常常在外边忙工作,吃饭睡觉都碰不到点儿上,跟老二一块儿呆得少,亲热不够。”
吕瑞芬深情地看了男人一眼,点点头。她了解男人是个重情感的人,共过患难的同胞兄弟在男人的心里占着不小的位置。她点上了油灯,放在桌子上,给男人照亮,说:“你写吧,我找他们爷俩去。”
院子里响起小龙的声音:“妈,粥熟了吗?”
吕瑞芬赶忙答应着,把放在桌上的粥盆端到炕上。
门帘子一挑,高二林肩头上驮着小龙走进来。
高大泉说:“小龙,怎么老让二叔架着?长腿干什么用的呀?”
小龙从叔叔身上跳到炕上,说:“二叔要抱我走。”
高大泉说:“就你会强调理由!”
高二林咧嘴笑着,拿过碗,先给侄儿小龙盛了半碗,又给哥哥、嫂子盛上,最后自己盛了一大碗,一迈腿上了炕,蹲在那儿,“唏里呼噜”地吃起来。
这哥俩模样差不多,都属于农村里那种英俊秀气的庄稼汉。高二林比哥哥略高一些,显得单薄一些,脾气禀性很不一样。高大泉严肃认真,又热情奔放,像一河春水;高二林沉默憨直,还有点小心眼儿,像北方秋后的小池塘。他们彼让谦让,互相体贴,这几年一块生活得非常融洽和美。
半碗粥、半块饼子吃进肚子之后,他们开始了家庭常谈。
高大泉先开了口:“二林……”
高二林停住嚼咽:“嗯……”
“咱们的民校又扩大一个新教室。”
“听铁汉说了。”
“你去学习吧。”
高二林笑笑,“唏里呼噜”地接着喝粥。
高大泉说:“二林,我得提醒你,你参加村里的活动太少了。参加活动少,懂的事就少,日久天长脑袋就不开窍,就落后了。咱们是新解放区的人,才过两年新社会的日月,比起人家抗日根据地、老解放区的人,咱们的觉悟低多了;不想着法儿补上课,等到搞起社会主义,那就更跟不上了。我这话,你说有理没有呢?”
高二林冲哥哥憨直地笑笑:“有理是有理。不知怎么,一到会场就犯困,别人说什么也听不明白。我坐到那儿也是聋子的耳朵当摆设。”
高大泉说:“那是没有钻进去呀!听熟了,钻进去了,几天不听听上级的指示和国家的事儿,心里就会空空荡荡,比饿肚子还难受。不信你就试试。”
高二林说:“你别拉着我了。不用说别的,光是坐在那儿点灯熬眼,我就跟你们比不起。反正你咋干我跟着咋干就是了。”
高大泉说:“不管怎么着,你得多参加会。新社会,处处都是新鲜事情,咱们家里的人都得站到最前排才行。”
哥俩正在说话,忽听大门外边有人喊:“大泉在家吗?”
高大泉听出是邓三奶奶的声音,连忙答应:“在家,您快进来暖和暖和吧。”
吕瑞芬早已经放下了粥碗,迎了出去。
“三奶奶,听说您病了?”
“吃点药,轻快多啦。”
“我扶着您吧。”
“我不进去了。让大泉出来一会儿。”
“有啥急事儿,打发久宽哥的孩子叫他一声还不行;您这病身子,天冷路黑的,还自己跑来了?”
“我不怕冷,走黑路也习惯。”
高大泉迎出屋子。
在灰蒙蒙的夜色里,他看到在媳妇的身旁那一团白发和一双闪耀有神的眼睛。
未完待续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