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浩然散文特写之《北市人迈开了大步》(5)

(2021-07-13 14:37:27)
标签:

浩然

散文特写

北市

文化

北京文艺

分类: 著作

浩然散文特写之

北市人迈开了大步

5

 

丰收的小麦登场了。

追赶的成绩单子拉出来了:“北市今年夏收一茬粮食产量,按全部粮田计算,平均亩产四百零七斤,比南韩继多产十三斤,超过了《全国农业发展纲要》规定的指标!”

碌碡声变成了算盘声,算盘声又变成了人们的笑声。胜利者的笑声,那是最响亮、最动听的声音啊!

就在这个时候,党支部在南窑的小屋子里召开了支委扩大会,提出了怎样戒骄戒躁,乘胜前进!

司令部发出了信号,社员们闻声而起。大队会上算账,小队会上算账,每个人心里边也在算账:北市追赶南韩继的关键并不在夏粮,夏粮有几年单位面积产量差不多都比南韩继高,可是秋后一算总账,又为什么总是落后于南韩继呢?这是因为北市的大田作物还落后于南韩继。那么,狠抓大田,是横在北市人面前的重要任务了。

“一季超不算超,全年超才算超!”

“继续以南韩继为师,学到底,追到底!”

响亮的口号,在北市人的嘴上、心里鸣响着。

党支部趁热打铁,又一次带领全体干部到南韩继照镜子,找差距、学办法;又一次给北市大队带来了热火朝天的劳动劲头。

团支部书记尹淑芹从南韩继团支部那儿取来了真经,回来就组织团员、青年大学毛主席著作;又带领三十多人,主动承担起全小队的灭麦茬的任务。往年,要等打完了场才开始灭茬,常常拖二十五天到一个月才能清了地,才能浇水。这一次,青年们冒着炎炎的烈日,顶着星星日夜苦战,十天就把全部麦茬灭完了。麦茬一灭,紧跟着浇了一次水,套种的小八趟棒子苗,“忽”一下子长起来了。人们说:在大田管理工作上,青年们立了第一功。

队干部瞧见人家南韩继的棒子苗特别全,回来就逐块检查,发现“三大扇”那四十亩小八趟缺苗最严重,差不多缺百分之五十多。怎么办呢?还像过去那样,耠了它,翻种麦茬黄棒子吗?犯过的错误不能再重犯了,要学习人家南韩继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的革命精神,同时再学习人家补苗的办法。一声口号:“补!”全体社员都出动了,连学校的小学生下了课都跑到地里来了。他们从苗厚的地方把苗子挖下来,用筐子端到缺苗的地方,前边人挖坑,后边人栽苗,跟着就有人浇水,一坑一棵,六天里边栽了九万多棵苗子。

一直到七月里,天还没有下一场透雨。

严重的干旱威胁着北市的大田苗,可是它不能威胁北市人的革命干劲和必胜的决心。

“不能等天,浇水!”

“一个雨点儿不下,也得丰收!”

把所有的水源都用上,连附近工厂排出来的废水也不能让它白白流走。井水不够,挖井!

队长田广中一提出要打井,社员们立刻把他围上了,抢着报名。大车把式高树旺说:“我们五个车把式加加班,马歇人不歇,白天赶车,晚上打井!”老贫农杨志春提出:“我把饭带到工地上去吃,免得来回耽误工夫。”

干部社员一起动手,日夜两班倒着干。过去北市从来没有妇女打井的,这一回,好多妇女都参加了,青年妇女靳玉贤还下了井哪!

人心齐,干出事情来也就“奇”;四天四夜,井里出水了,北市人什么时候四天打出一眼井过?

井里一见水,人们的干劲儿更高了。马上动手修渠,用不着队长去派工,也用不着小组长去招呼,人全都自动地来了,陆连昌一家能干活儿的四口人全来了;在房山中学跑校念书的孟保荣,丢下书包就拿起了铁铣跑来了。灯笼、火把,锨镐声、呼喊声,彻夜不停。

二百多米的渠道,天亮的时候就挖成了。

抽水机伴随着村庄的鸡啼,伴随着朝霞升起,响起来了。白花花的地下泉水,欢腾地流进棒子地里了……。

现在已经是八月底。还没有下过透雨,北市人一鼓作气地跟旱灾斗争着,满怀信心地管理着大田苗;一遍一遍地锄,一遍一遍地浇,一定要干到底儿!

不消说,编织在我头脑中的“谜”解开了。北市人得到这样的收获那是必然的。我问过一些北市人:今年秋后算总账的时候,你们能不能超过南韩继?他们都用谦逊的微笑回答我。支书和大队长异口同音地说了一句心里话:“我们早晚会超过南韩继的!”

我相信这句话,因为北市人已经迈开了大步,只要革命的精神赶上了,产量还能不超过吗?我跟北市人一样,满怀着胜利的信心。

 

发表在《北京文艺》196510月号。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