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浩然散文特写之《北市人迈开了大步》(2)

(2021-07-04 13:33:02)
标签:

浩然

散文特写

北市

北京文艺

文化

分类: 著作

浩然散文特写之

北市人迈开了大步

2

 

我跟二队“小保管”路庆祥住在一块儿。

这间小屋子在场院的北屋。东墙壁有一面小窗子,从这小窗子可以看到东屋里的大麦子囤;西墙壁也有一面小窗子,从小窗子可以看到西屋的大麦子囤。那是他们保留下来的良种。新麦的香味儿,不断地从两边飘过来。站在小屋的门口,可以看到场院一端遮墙蔽树的麦秸垛,一垛连着一垛,像连绵的小山峰。——我这个晚到的客人,也总算从囤里的麦子,场上的秸秆,分享一点儿丰收的喜悦吧!场的南端有一条从电机井那边伸展过来的小渠道,清亮亮的地下泉水,潺潺而流;妇女们在渠边洗着花衣服,小孩子在水边嬉闹;抽水机的马达响着,喷水口的水花跳着。那水,流到不远的棒子地里、白薯地里、棉花地里;那茂密的庄稼,在日光下成长着,在微风里摇摆着,正喝着甘甜的奶汁,滋长着子粒……

金子般的麦秸,翡翠般的田野,黄和绿的颜色,在我眼前飘动,在我心里编织着许多不大好解开的“谜”。

北市人到底儿是怎样的学南韩继?又怎么在这大旱之年、在这客观条件十分不利的条件下,让粮食产量翻了上去的呢?

为了解开这个“谜”,我访问了好多人。听着他们已经做出来的事情的经过,看着他们正在做着的事情,心境的门扉慢慢地打开了,随着而来的是越发的激动。

党支部的同志们对我说:他们北市人想要追赶南韩继,已经是好多年的事情了;这条追赶的道路不是一帆风顺的。他们说:过去学习南韩继的方法不大对头,只是光学人家的种植方法和管理经验,没有学习人家为革命种地,不断革命,不断前进的思想;这样,干部和社员的力量就没有能够很充分地发挥出来,劲头时大时小,常常出现先紧后松:麦季抓得紧,大田就松了。所以,尽管北市的粮食产量逐年大幅度提高,到了大秋后一算总账,又远远落在南韩继后边了。一九六三年北市大队的全年每亩总产量是六百零八斤,南韩继却是八百五十一斤;一九六四年北市大队追到八百二十斤,南韩继已经达到九百三十八斤了。论土质、肥源,北市比南韩继好多了,又为什么总也追不上南韩继呢?

要“赶”,就得比,比完了就得学。北市过去跟南韩继比过,也学过,可是学来了办法却往往被一些人的保守思想和畏难情绪给挡住了。那是一九六三年,北市干部在比学南韩继的时候,找出一条非常重要的差距:南韩继之所以增产的幅度大,其中一个根本关键是复种面积比北市大;北市要想学习南韩继的“扩大复种面积”的经验,就得采用南韩继的大面积套种棒子的经验;要套种棒子,就得用新品种。于是,干部们决定,从南韩继换来了优良品种小八趟棒子,在麦田里套种了八十亩。等到麦子割倒了,小八趟的棒子苗露出来了,显得又黄又弱,谁看着都不顺眼。有人说:“这么弱的苗子,得用多少肥多少水才能催上来呀!”有的人说:“还不如改种麦茬小黄棒子,新种下的,发苗更快!”更有人提出:反正都是棒子,要上大水大肥,种什么都一个样增产;千万别让小黄棒子断了种,那玩艺磨成面过年,做粘糕掺上点儿,金黄黄的好吃极啦……社员这么一说,干部也顶不住了,套上耧就翻种,刚刚翻了四十亩,县里的技术员赶到了,赶紧拦住他们说:“剩下的这一半儿可别毁了,留个对比田,试试看吧!”到了秋后,保下来的那四十亩小八趟棒子,一亩收了四百多斤,而改种的那四十亩麦茬小黄棒子,一亩才收一百八、九十斤……。

这个教训,留给北市人的印象是多么深哪!

去年秋天,党支部拿这件事儿当典型,旧事重提,领着社员总结思想上的经验教训,使大家认识到一条极为重要的道理:学人家要学根,变产先变心;只有干部和社员都认清种地是革命,才能克服保守思想,才能实现科学种田,才能真正学赶先进单位。

要学根,干部得先学。什么是南韩继干部的根呢?种地也要实行民主、走群众路线!过去北市干部在这方面跟南韩继是存在差距的。拿订生产计划来说吧,先是干部们讨论研究好,拿到社员中间一念,让大伙儿皮毛地提点意见,就算完了。生产计划没有体现社员的愿望和要求,当然也不会成为推动社员们行动的动力了。这一回,他们下决心把生产计划交给社员;大家反复讨论、研究、修改——订计划,实际上成了一次全民性的大辩论。计划上写下了北市人的决心和誓言。

社员的觉悟提高了,为革命种地,为革命追赶南韩继的积极性高涨了。一鼓作气,北市的小麦面积从上年的三百五十亩增加到四百零四亩,夏粮面积增加到全部粮田的百分之七十八。

 

未完待续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