浩然短篇小说之
《亲家》
(2)
二
正是秋天,晴朗的天空,瓦蓝瓦蓝的,像一块没边儿的大玻璃。成群的大雁,排成人字儿,从北往南飞。蓝天连接着满是绿树林的山坡,那成排的果树,果实累累,黄柿子压弯枝,红枣子一串串,能工巧匠,也难画出它的美来。山前边,一抹大平原,庄稼透熟了,太阳下面,闪着金子一般的光辉,像一匹缎子,铺展到天边去。遍野里,一路上,到处都是忙碌的人群,满载的大车,欢声笑语……荷花妈走着、看着、听着,心里都醉了!
一路上看不尽的丰收景象,她不知不觉已来到吉素村村口。这时候,天色已经过午。她想打听一下路。大约人们都收工吃饭去了,街上静悄悄的,连个小孩子都见不着。正在她犹豫不决的当儿,身背后,猛传来唏哩哗啦的响声;扭头一看,见一个挑豆子的人朝这边走过来。这个人走得真神气,挑子两头是两个很高很大的豆秸儿捆子,上面挂满黄橙橙的干豆角儿;一走两颤悠,活像两只飞着的翅膀;豆捆儿扫着地,发出响声。荷花妈赶紧闪到路旁地里躲开路。这当儿,那边又尖又脆地喊了声:“妈!”
荷花妈这才看清挑豆子的人的模样:苗条的身段高个儿,漆黑的头发梳大辫,红红的脸儿,汗水滚滚,湿透了花布衫。不用细看,荷花妈早已认出,正是她的女儿荷花。她喜出望外,上前去,一把扯住荷花的胳膊。
“哟,哟,我说哩,不论他们哪一个,也不会像你挑这么多,跑这么快,走起路来,简直比你在戏台上跳舞还好看。”
荷花被妈妈说得撒娇地甩了一下辫子,接着咯咯地笑了一阵,这才说:“妈呀,我真想不到您会来,捎信说我婆婆做寿,是跟您闹着玩哩!婆婆说,活计这么忙就不过了。”
荷花妈说:“管她过不过,妈妈也是为看看你。你就不想妈?”
荷花笑嘻嘻地抹了一把汗,把担子换个肩,说:“想得厉害呀!妈,您就在这儿等等我吧,我把它卸到场里,领您回家。”
荷花妈问:“你婆婆呢?”
荷花说:“她们到晌午就收工了。”
“那你怎么到这分时候还不歇着……”
“我跟她们比赛哪!早上工,晚收工,多加出来半个工。”
荷花回答着,就要走。
妈妈还是纠缠着她不放:“怎么样,这个月评比,该不会……”
“我哪一天比全家人都干得多。”
“这才是妈的好闺女!”
女儿挑着担子,又像跳舞似的飞起来了。荷花妈也顾不得在这儿等候,就尾跟在女儿后边,朝打谷场走来。
场里的人也都休息去了。满场摊晒着金黄的谷穗儿,大豆子垛高高地垛在场一端,遮挡住场边的白杨树。棒子都是一尺多长,堆在场房门口,像一座小山。难怪女儿夸耀吉素村的工作如何好,人家这边社员的干劲就是高,不然,怎么会拿到这么好的收成呵!
荷花妈又被这喜人的收获迷住了,忘记跟随女儿,竟围着场边转起来。她转着转着,忽见南边场上有一个老太太,一手拿着一把短笤帚,一手拿一个小簸箕,弯着腰,打扫场边丢掉的粮食粒。她一下一下地扫,连土、石子儿、粮食,一起扫,扫一簸箕,倒进旁边的一条口袋里,口袋里已经装到半截了。
这个老太太矮瘦个子,穿的白布衫,早给汗浸湿了,沾了一层黄土。她头上遮着一条毛巾,从耳边两端垂下两缕花白的头发,看去,要比荷花妈年岁大些。
荷花妈对待生人、熟人从来没有不说话的时候,没伴走路、乘车到生地方去,别人总觉得孤单、闷倦,她从来没有这些感觉。只要旁边有人,不论是男是女,是老是少,她都要搭腔。搭上腔,不过两分钟,就会热热闹闹、没完没了地谈起来,一直到下车,她的话还没有说完。现在,自然也不会例外。她走到那个老太太跟前去打招呼:“老嫂子,忙呵?这时候还不吃饭?”
那个老太太闻声扬起脸来,向这个不认识的人微微一笑,又轻轻地点了点头。
从她那多皱的脸上,那安详的眼神,荷花妈就认出来了,心里一热,连忙大声招呼:“亲家,哟,你好哇?”
桂元妈站起身来,先是愣了一下,随即高兴起来。她不知怎么样表达自己的高兴,有些慌乱地解下头巾,掸着身上的土,连连地说:“是你呀,老姐姐,真是,真是,我都认不得你了。快回家吧,走吧。”
荷花妈上前扯住她的手,眉开眼笑地说:“话不虚传,你真是个老模范哪,别人都歇晌了,你还干这营生。”
桂元妈平静地说:“上年纪的人觉少,反正呆着也是呆着;你看这东西丢了、扔了多可惜呀!”她这么说着,把簸箕里的掺了土的粮食倒进口袋里,又招呼荷花妈:“走吧,回家吃点饭,歇歇。”
荷花妈刚要说:“你先把口袋背场里去。”话没出口,桂元妈已经把口袋背在肩上,打头向前走去。荷花妈心里立刻打了一个转:怎么,她要把土粮食背到家里去呀?这可不应该,场边的、路边的,也是公社大伙的,背到自己家去,别人说不出什么来,也是不应当呀!这句话本来都到舌头尖上了,她又连忙吞到肚子里。
未完待续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