浩然有关创作杂文之
《作品与人品》
(1)
在文学这条长长的、无尽头的路上,曾经奔走过多少辛勤而又痴心的作家?这是个难以统计的数目。有的作家一经踏上这条路,就一步一步地直走了终生;有的作家,虽然走了一段里程,却悄声地退落下去;有的作家,则宛如流星一闪,读者还来不及认清他的面貌,便永远地消失。……
这般不同的情形,以前有过,现在如此,将来还会有。
艺术的寿命,跟人体的寿命一样,确实有长短之分。相对地说,有的人很长很长,有的人就很短很短。无一例外的,都希望其长,而唯恐其短。
那么,一个作家艺术生命力的力源是什么呢?我认为,除了许多起重要作用的客观因素不谈,单就自身的主观方面来说,无数根须中有两条至关紧要的根子,那就是他的人品和他的作品。人品和作品又互相作用,不可分割。古人云“文如其人”,翻过来说,就是“人如其文”。这应该属于一个真理。
作家的人品好,才能够写出好的作品;人品好的作家写出好的作品,才是必然的、货真价实的东西。一个人品不好的作家,由于巧逢种种客观机缘,可能写出被一些人称为好的作品。但在他本身来说,既是一种偶然,也是一种虚伪和欺骗,有勇气正视的话,当是有愧的。
作家的人品好,差,或者劣下,必然在“为什么写作”这个严酷无情的过滤器上清清楚楚地显示出来。
为人民大众写作,为推动时代进步和发展写作,是作家人品好的根本标志。
为名写,为利写,为表现自我和个人发泄而不考虑社会效果写作,是作家人品差,甚至劣下的根本标志。
有人打出“艺术”的招牌,所谓“艺术至上”,为“艺术”而写作。这样完全离开了思想内容而使艺术孤立存在的文学作品,起码在我来说是前所未闻、前所未见的。
在以往不算短的岁月里,我们把文学作品的宣传作用理解得偏狭了,机械了,形而上学式的了。那是另一回事情。但不能因此就彻底否定文学作品的宣传作用。即使单纯地描写一朵花的美,一条河的长,一座山的高,也是一种宣传。其目的和作用是要让别人,除作者以外的起码第二个人知道花美、河长、山高。作家在发表他描写花美、河长、山高的作品的时候,不可能希望别人读过之后反而认为花丑、河短、山低。
回避文学作品的宣传功能,跟把这种宣传扭曲得偏狭、机械和形而上学式的同样有害而无益。
文学写作既然具有宣传这个功能,这就给作家提出一个严肃的问题:宣传什么才能符合人民大众的利益,才能起到推动时代前进的作用呢?回答是:宣传先进的革命思想,宣传先进的革命事物战胜落后和反动的事物。
先进的思想和事物集中地体现了人类的真、善、美;而假、丑、恶则是落后、反动思想和腐朽没落事物的反映。因此,作家的心灵,即人品,应当是真、善、美的。惟其如此,他才能够创作出真、善、美的文学作品。正如鲁迅先生所说:“从喷泉里出来的都是水,从血管里出来的都是血。”如果作家的品格还不尽真、尽善、尽美,就须自觉地在生活实践和艺术实践中“苦修苦炼”,让自己逐步达到。不够,并不可怕,也不可耻。可怕可耻的是一些所谓作家的品格与真、善、美相反相斥、背道而驰!
一面写作,一面朝着真、善、美的境界努力攀登,是作家卫护自己艺术生命健壮的根本大计。
文学写作者,一定要对自己所从事的工作达到入迷的地步。不入迷就难以倾心致力,就不易达到成功。但是,要切记:只能当写作迷,不可当“名家迷”和“财迷”。名利思想这个东西,依我看,在社会的现阶段人皆有之,只是或多或少,程度不同而已。关键在于对它采取什么态度:是自觉地抑制呢,还是有意识地放纵;是渐渐地消减,还是无休止地助长和膨胀。时时刻刻注意抑制名利思想、消减名利思想,是作家先使自己的人品朝真、善、美境界升华的过程,也将是他在艺术道路上的进步。
作家是应该有他的名誉和地位的。然而,作家要靠他创作出来的作品,在社会上赢得他应该得到的声望和地位;靠作品本身的力量叩开读者的心扉,征服读者的心灵;使之通过作品这座唯一的桥梁,跟作家心心相通、心心相连、心心相印,永不忘怀!
一个作家凭借其作品价值以外的任何不正当手段所获得的名利和地位,都是无能的表现,都是羞耻物,都是正派人所不为的,都不会长远的留在身边和社会上。甚至将是潜在的危险:竹篮打水一场空倒是小事,十有八九要身败名裂。那些抄袭剽窃、投机取巧,以及拉关系、走后门等等行径,更是珍惜自己人品的作家所厌恶的。取得一点成功就目空一切,昏昏然不知天高地厚,同样的没出息。乐此道者,不可能有真正的成功,得意的路子不会走多远!
未完待续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