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泥土巢
泥土巢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117,907
  • 关注人气:556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浩然有关创作杂文之《我写人物特写的体会》(2)

(2020-07-25 09:21:18)
标签:

浩然

创作杂文

人物特写

体会

文化

分类: 著作

浩然有关创作杂文之

我写人物特写的体会

2

 与此同时,其他一些生活知识的积累也是必不可少的。这方面的知识,你当时也许觉得没有用,可是你不要轻放过它,说不定在什么时候,它会起到你不可能想到的作用。今年国庆节,我为《中国青年》杂志采写了一篇《红花傲霜开》,其中有一个这位女主人公舍身堵山洪、保护麦田的情节。那块丰产麦田是不靠大河的,山上的水怎么能够流到地里?一个人又怎么能够堵住?我们不能到现场去看看,她用语言也不容易说清楚,因此她讲的情节很可能变成一时不能理解的事情,而这个情节又是这篇人物特写的压基石。好在我过去亲眼见过山洪冲地的情形,理解它的危害,也知道抢救的办法,所以她一谈,很快就跟我积累在脑子里的生活联系起来了。

积累生活的方法自然是多种多样的。我觉着,一个作者要想及时地从生活中发现新的问题,新的线索,建立自己的“根据地”,交知心朋友很重要。这也许跟我搞小说创作分不开,作为特写作者,何尝不重要呢?虽说写特写不可能总是这一个地方、这几个人物;但是,有了这样的根据地和知心朋友,他会帮助你发现新问题和了解其他的人。我们国家每一个重大运动开展之前,在工厂或农村最基层的地方,总是已经先有了苗头,这种预兆式的现象还处在萌芽状态,不是走马观花可以发现的。你在一个地区熟悉了,经常不断地跑去看看、听听,抓住一点一滴新鲜的东西就认真地研究,发现重要问题了,你可以到更有条件的地方去发掘。这样做的结果,会使你十分及时地发现新事物、反映新问题。

文学知识对特写作者也同样地重要。写人物特写和小说,很多手法是一致的。有文学素养的作者,他们善于用文学方面的一些手段来探索和丰富自己要写的真人真事。而要使你的人物特写具有文学作品的语言、结构,具有艺术的魅力,文学素养更是不可缺少的。我自己的素养很差,总是努力把仅有的一些方法,运用到人物特写中去,得到了一定的好效果。在我写《开花结果》中那个养猪姑娘的时候,我就用了小说的手法,比如开头、描写思想活动、写景物等等。我自己觉得,这比干干巴巴地叙述事实要更吸引读者。

要丰富文学知识,首要的方法是多读文学作品,古典的、外国的,尤其应当提倡多读反映现代生活的短篇佳作。我觉得反映当前生活斗争的东西,跟我的生活、采访、写作更接近,更能直接地得到帮助。不仅要多读,而且要分析、要研究,尤其应当多注意一些报刊上有关作品评介和讨论的文章,这对我们提高文学素养都很有益。

 

我在采访中的体会

 

一篇人物特写的完成,采访是其中最艰苦、最繁重的劳动。如果说,采访的准备还可以长期地、逐渐地来做;那么,当记者和被访问者面面相对的时候,就需要不失时机地和富有成效地取到你应当获得的东西。在这样的采访过程中,我曾遇到过许多困难。

我们的新人,他们的一切行动都是很自然的,没有一个真正的英雄人物是为了做先进者而有意识去制造模范事迹的。模范的思想和事迹是他们为达到一个崇高的目的自然而然地流露和表现,他们对自己的所作所为,毫不计较它的价值,过去了也就忘到一边了。现在我们突然来临,不仅要人家介绍已经做过的事件过程,还要人家告诉你当时是怎么想的,这确实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情。要对方向你打开心灵的窗户,必须付出最大的劳动。这是个难题,我没有本钱谈许多,只想拣几个小例子,来说明几点体会。

有一次,我住在一个生产队长的家里。这位队长四十多岁,带着一个小女孩过日子。他每天劳动、工作,回家来还要忙三顿饭,搞得十分忙乱。他为了工作,常常饿肚子,甚至他的女儿早已到了入学年龄,却把她留在家里帮他搞家务。我从心里喜欢这位大公无私的队长,因此,对他的困难也十分同情。我觉得他实在应当娶一个老婆。但一和他提起此事,他便脸色阴沉起来,连忙用话岔开,匆匆忙忙地离开了。我也打听过其他人,他们都说,这几年有几个人给他提亲,他一再拒绝了。后来,一个社干部对我说,有一个很好的对象,可以给他介绍,不料刚一提他就连声拒绝,并表示他这一生也不打算结婚了。什么原因,他无论如何不肯向我讲。过些日子赶上小学开学,我送他的女儿上了学,在工作之余,也帮助他做做饭。我们这样互相爱护、互相帮助,很快地成了很好的朋友。队长很感动地说:“你真是个好同志。”晚上,我们躺在炕上,他第一次主动地向我谈起婚事。告诉我,他为什么决心不再结婚,他有些什么想法,有什么顾虑……信赖地、坦白地向我揭开了他内心里的秘密。这件事情给了我很大的启示,它告诉我,你要想了解人,首先要关心人,关心他的一切方面(不仅仅是私生活),和你要了解的人成为朋友。有了真正的阶级的友爱,这样,他才能打开心扉,向你倾诉,你才能认识他思想中闪光的东西以及一般采访和观察所得不到的东西。

采访的成败,与记者的思想水平、认识问题的能力等当然有关系,但其中也有方法问题。

未完待续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