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浩然有关创作杂文之《勤学苦练》(2)

(2020-01-11 10:58:02)
标签:

创作杂文

浩然

勤学

苦练

文化

分类: 著作

浩然有关创作杂文之

勤学苦练

2)

 许多作家写出优秀的作品,主要是他们将思想、生活和艺术技巧高度结合和统一的结果。我自己之所以写不出好的作品,原因自然很多,没有纯熟的表现生活的艺术技巧,不能不是其中原因之一。

我在这方面尽管在追求,在努力,效果总是不显著。当然,我也认识到,技巧问题并不是神秘的,也不可能由某个人一传授,像登上了电梯,电钮一按,就到了顶。这要靠自己不懈地勤学苦练来逐步解决。每个作家各方面条件不同,如生活经历、学问、兴趣、个性等,提高技巧的途径也就不一样。

这两年,我在苦苦地摸索中。我觉得,提高艺术技巧离不开实践。光靠坐在书屋里搜寻是不行的,这样即使能够在道理上、认识上解决一些问题,但把这些道理和知识化为己有,显现在自己的创作上,还须有个实践过程。因此,我总是主张自己尽力多写,一天也不要间断。一面练笔,一面读书;练笔是试验和开路,读书只是供揣摩和借鉴,两者不能互相代替。多写不一定多发表,有的则纯以练笔为目的,这样往往会更放手、更自由。即使要发表,也最好不要忙。过去几年,我写出东西来,总是迫不及待地要看到排成铅字,这不仅影响作品应有的质量,也妨碍了写作水平的提高。东西写好之后,要多放放,有功夫就拿出来看看,或者给别人念念,最好是把写完的稿子让别人给我们念念;在这些活动中找缺点、挑毛病,同时也要认识优点、肯定长处。不足和不好的地方设法改进,多找几个方案,哪个合适用哪个;好的地方再努力发扬,同样也多用几个方案,哪个最好用哪个。拿不定主意的时候,就再放放,让自己冷静下来。在修改作品的时候,头脑冷静非常重要。我常有这样的情形:写一篇东西,头脑最热的时候,对作品的某些手法,某些情节十分得意;可是放一段时间,这时候,到生活中看看,随便找书翻翻,或者再跟熟人谈谈;回过头来再修改放下的稿子,不仅找出了一些漏洞和缺点,有时就连过去欣赏的地方也被否定了,甚至整篇都觉得不行了。这时候,千万不能就此罢休,要作善后工作,要总结经验教训。这样做就不仅是一篇作品的成败问题,而是认识生活和表现生活水平的提高。

在练笔的同时,也要多读书。有时候是一段时间写,一段时间读,有时候则是结合生活实践和创作实践来读。我自己采取了这样一个办法:广泛浏览,重点钻研。古今中外好的作品设法多读,但每一个方面我都有一个到几个作家、或者一本至几本书作为揣摩的重点。选择重点的标准,一是跟我的兴趣接近的,一是我可以接受的。同时,同时代年轻伙伴们的作品是我必读的。有十几位同志的作品,从他第一篇处女作到近作,我几乎全读过,不论发表在什么地方,我也设法找来一阅为快。这里边有些作品不如古典作家或老作家的手法纯熟,吸引力也不是那么强烈,但是我要读,要从里边发现哪怕一点一滴的长处和短处,作为借鉴。因为我们是同时生长起来的,有很多共同的东西,读起来熟悉,亲切,容易接受,受益直接;读他们的作品,对我是有力的鼓舞和鞭策。

刻苦努力,多写多读,读和写结合起来;虚心又有主见地向别人学习,把借鉴和独创结合起来,这是提高艺术技巧的正确途径。

几年来,我越来越感到自己不仅生活底子薄、艺术修养差,社会科学知识也太贫乏了。最近我购了一套少年儿童出版社出版的知识丛书《十万个为什么》,一边翻看一边想,搞我们这行的人,不光要知道《十万个为什么》,能知道千万个为什么才好呐!不然,反映新时代、歌颂新英雄的任务怎么完成呢?

 

                      1962年3月8日于北京

发表在《北京文艺》1962年4月号。收入《答初学写小说的青年》。编入南京师范学院中文系资料室1974年4月《浩然作品研究资料》、百花文艺出版社1994年11月《浩然研究专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