浩然有关创作杂文之
《回复青春文学院的提问》
(5)
五、你认为搞写作一般要做什么准备?
文学创作是一株精神之树,创作准备是育苗。对这样的小苗栽培,须有多方面的水分养料。依照我个人的体验,其中有三个科目,是至为紧要的。
一、要对你所处时代的社会生活有一定的经历和体会。一个有志于文学创作的青年人,完全凭借课堂和书房这块天地里所获的营养,而终将发展到有成就的作家地位者,是极为罕见的。就如同花盆里长不出栋梁木材一样。曹雪芹若是按部就班地从公子哥过渡到皇庭官位之上,中华民族的文化宝库绝不会有《红楼梦》这个“国宝”;狄更斯如果不亲自品尝了“世事艰难”,怎能写出《艰难世事》呢?契诃夫创作出众多的脍炙人口短篇名著,正是“门诊”医生这个职业对他的恩赐。我们的国家,大规模的“外乱”不会轻易发端,如我这辈人所经历的“内乱”,肯定短时期难以重演。以后每个青年人的生活环境会是“平安无事”的。这对爱好文学的青年来说,是有利的条件,又是不利的因素。应当意识到这种不利,自觉地投身于社会的改革活动中去,多接触现实,多与人交往,丰富活的世事知识和人生知识。这项通常说的“生活”准备,越充分越好。
二、要使自己有明确的、与时代脚步合拍的信仰,具有分析、认识、把握社会生活本质的能力。在这方面,我有不少经验,亦有不少教训。在相当长的时间里,我把衡量文学作品的“政治标准第一、艺术标准第二”不仅奉若真理和创作法则,而且在创作过程中身体力行,在艺术实践中强制自己就范。以致于机械和过分,一边写,一边想“政治”想得多,想艺术想得少;潜在的意识是“宁可艺术上无所成就,也不能在政治上犯错误”;怕犯错误,怕挨那班教条主义评论家的“左”的大棒,想方设法让自己的作品“政治思想”鲜明,往往使政治代替艺术。如今大彻大悟:艺术作品就是艺术品,没有艺术的作品就没有吸引人、感染人和打动人的力量;艺术成了第二位、艺术性不强的作品,也不会是个“高寿”者。但是,不能因噎废食。文学作品没有不表现作家的政治见解的。换句话说,没有没政治因素的文学作品。高明的作家,会把自己的政治主张巧妙地“狐狸画画不留痕迹”地寓于作品形象和故事的艺术描写之中,让读者不仅不觉得生硬和勉强,甚至不知不觉中接受你的政治影响。所以我认为:作家不搞政治,务必懂政治;作家不搞哲学,得懂哲学。鲁迅先生是伟大的作家,也是伟大的思想家。他之所以成为伟大的作家,就因为他是伟大的思想家。我在另一篇文章中说过:世界上有革命作家、进步作家、反动作家,但没有一个政治白痴、思想糊涂的作家。学习搞文学的青年,应把政治修养跟生活积累这两种准备同时进行。
三、要对文学这个行当的各方面有一定的知识和常识,起码要读读中国文学简史,看过的古今中外的文艺作品比一般读者多。同时,在搞创作之前,要认识足够的字(文学创作比一般文字工作用字多),具有一定的文字表达能力。有了这样准备之后,在搞起创作的过程中,再不断地,逐步地增强自己的艺术造诣。
这三个方面的准备,写一生就要作一生,永无止境。
六、请您对文学青年谈几句话。
文学是艰苦劳动,也是高洁的事业。选择这条路走,就要不怕吃苦,不怕挫折,也不要怕恶势力的排斥、压制和打击。长期努力,百炼成钢,定会有所成就。真正的人才,真正的好作品,决不会被长久埋没;时间和人民,迟早要把他放到合适的位子上。
一个文学作者成名了,尤其要正正经经地为人为文,不要沾染官场气、世俗气和商贾气;自己这种行为,即使不能净化文学界的空气,也要当一种活生生的标本!
1985年1月5日病中
于通县
全文完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