浩然有关创作杂文《芬芳小花香泥土》
(2019-03-29 09:22:59)
标签:
浩然金学钧芬芳小花泥土文化 |
分类: 著作 |
浩然有关创作杂文
《芬芳小花香泥土》
蓟县多生蓟草,因而得名。这里悠久的历史、众多的人文景观、秀美的自然风光和勤劳善良的人民,是我走上文学之路的创作源泉。我定居三河泥土巢之后,把蓟县做为“文艺绿化工程”的重点区域,经常与蓟县的业余作者座谈、聊天,向他们传授我的创作经验,鼓励他们深入群众,书写苍生,多出作品。在这期间,我认识了金学钧同志。
1989年,在蓟县文化馆一间古朴的办公室里,我向蓟县的文化干部、业余作者谈我准备在京东几个县实施“文艺绿化工程”的想法,得到了基层业余作者的热情支持。其中就有金学钧同志。这是我们第一次见面。但他的名字已经早熟悉了,因为1986年《蓟县文艺》改为《山里红》,文化馆聘请我当刊物的顾问,经常看到他写的一些小诗歌、小散文。与金学钧同志有较多接触是在1993年以后。当时,他和宣传部里的同志编辑《渔阳六十景》,找到我让给写序。看了书稿后,我愉快地答应了。以后我多次去蓟县,出版长篇小说文库签名活动、赠送《苍生文学》蓟县专辑、参观在盘山举行的蓟县改革开放20周年成就展览等,金学钧同志都参与了接待,再加上他的父亲金振东同志也是我的老朋友,因此,对他比较了解。
金学钧同志喜爱文学,特别是在我实施“文艺绿化工程”以后,他在搞好本职工作的同时,利用业余时间写了许多反映蓟县改革发展变化、风物景观、乡土人情的诗歌、散文、通讯等作品,有的作品还在天津市里获奖。
《翠湖满秋》这本集子里的作品,有的还很稚嫩,思想性和艺术性都有待于进一步提高,但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作者对家乡的热爱、对生活的热爱、对乡亲的热爱。对于一个业余作者来说,能够坚持写作,数年不辍,也是十分难能可贵的。这本集子虽然稚陋,却是“文艺绿化工程”中的一朵小花,一朵再普通不过的小花,就像我曾为金学钧同志题写的“泥土芬芳”四个字一样。
希望金学钧同志不要因工作忙而放弃爱好,也不要因年龄增长而荒废学习。百尺竿头,更进一步,坚持数年,必有好处。
发表于《苍生文学》2002年第2期。编入天马图书有限公司2002年8月《翠湖满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