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秋川:父亲浩然和他的朋友们(三十)张永枚(3)
(2019-01-25 10:35:21)
标签:
浩然张永枚梁秋川朋友们文化 |
梁秋川:父亲浩然和他的朋友们
(三十)
(3)

西沙之行,使父亲和张永枚从相识变得熟悉起来,而在那段使人难以忘怀的20余天里,父亲给张永枚留下了很好的印象。从西沙归来后,父亲与张永枚的交往渐渐的多了起了,虽然同住在一座城市中,除了打电话外,有时也互相写信联系。在1974年8月23日的一封来信中,张永枚就写道:“接读来信,不禁想起海南、西沙相处的日子,平时也常想起你。……”
1975年1月8日,父亲来到市*委第四招待所报到,参加第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当天,同是人*大代*表的张永枚便来到父亲住所看望。此后的几天会期里,张永枚又与“北影”的导演李文化两次来看望父亲。
虽然已从海南西沙回来一年有余,但父亲与张永枚跟那里的一些文艺工作者结下了友谊。1975年3月9日上午,当时在海南岛工作的摄影家伍振超到家中看望父亲,一番叙谈后,两个人结伴一起来到张永枚的家中,边吃边聊,直到下午。
1975年3月20日,父亲与张永枚又一同参加了在中国对外友协召开的筹备接待日本代表团的座谈会。
9月16日,正在京郊延庆县大庄科中学写作的父亲,突然接到市*委的电话,通知他立即返回北京市内。等他到了北京,才知道中*共中*央办公*厅通知他立刻去大寨开会。
父亲17日到了大寨,才得知江*青在此召集文艺界部分作家、导演、演员开会。江*青在会上布置了几部电影的写作和拍摄任务,而承担任务的人里边,就包含着父亲与张永枚。19日晚上,父亲与张永枚同住一室。父亲见到张永枚神智有点不好,很替他担心。张永枚为什么会这样?他不肯谈,父亲也不便多问,自然也就摸不清原委。
9月20日,回到北京的父亲到中山公园找市*委一位主管文艺的领导,汇报自己的活动等有关情况,听这位领导说,张永枚从大寨回来后便住进了医院。这个意外的消息让父亲大吃一惊!
1976年2月5日,正在因病住院的父亲被叫到东方饭店,参加刘庆棠召集的重点影片会议。在会议上,父亲见到了张永枚。因父亲正在住院,故而三天的会议只参加了半天。
两天后的2月7日,父亲来到“创办”开会,于会泳、张维民、刘庆棠、浩亮等人接见了重点影片的创作人员。在这次会议上,父亲再次与张永枚相会,而且这次相会很可能就是他们一生中的最后一次。因为此后不久,他们便分别踏上写作电影剧本的旅程;再过后不久,便粉碎了“四*人帮”;再过后,他们都受到江*青的政*治株*连而受到“批判”……
1976年12月23日,父亲接待了从中国京剧团来调查张永枚的人。张永枚那里也一定接待了前去调查父亲的人。
张永枚调回了广州。父亲仍住在北京。天各一方的父亲与张永枚之间是否还有联系?若有联系,还像以往那么密切吗?他们是否像以往一样相信自己,相信自己的好友?他们是否从跌倒的地方又重新站立起来了……
“真金不怕火炼”。父亲与张永枚经受住了历史的考验,他们用自己的言行,用自己的成就,用无可辩驳的事实,证明了他们对党的忠诚,对祖国的忠诚,对文学的忠诚,对读者的忠诚。他们都重新站立了起来。
1987年的“七一”前夕,父亲被北京市文联机关党*委授予“优秀党员”的称号。这一年,父亲还发表了他的长篇小说《苍生》,这部反映农村现实生活的小说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分别获得北京庆祝建国40周年、北京和平解放40周年文艺作品征集评奖·文学优秀作品奖和首届中国大众文学奖特别奖;海外报纸则在头版发表文章,称父亲在文坛上第二次崛起。自1979年开始,父亲埋头苦写,创作发表了数百万字的新作品。晚年在年老体弱的情况下,舍弃自己并不宽裕的创作时间,费尽心血地扶植农村业余作者,使许多人加入到各级作协组织。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