浩然有关创作杂文《读石浩小小说六十篇》
(2019-01-06 11:49:00)
标签:
浩然创作杂文石浩文化 |
分类: 著作 |
浩然有关创作杂文
《读石浩小小说六十篇》
女诗人张桂茹在她的家乡三河境内“失踪”了一年多,平时与之来往密切的朋友,都说不准她的去向,文联举行“文艺绿化青年作者作品研讨会”,找不到她准确住址,写封信也无法邮寄。正当人们左右猜想之际,她却突然来到泥土巢。来到我面前的不只是她一个人,同时还带着她的新婚丈夫——来自湖南省在京打工的黄清泉,以及他们在北京城乡结交的一伙子新朋友。新朋友当中,就有一位来自河南省农村的青年石浩。
欢天喜地的会面,敞开心扉的交谈,又找来《苍生文学》编辑部主任高宇帆跟这些新朋友相识,最后请他们到小饭馆开怀畅饮:祝贺张桂茹新婚之喜,欢迎石浩这位新相识。
在谈叙中,我们得知石浩是一位颇有志气的年轻人。他出身于教师家庭,从小就勤奋好学,师专毕业之后,分配在本地乡村中学教书。在本职工作上荣获“优秀教师”称号,得到领导和同事们的赞扬。他还有个遂心如意的家庭,妻子管家务、带孩子,同时搞一个小卖部。这样的情景,曾引起许多人艳慕不已。但是石浩却不能满足现状,他总以为自身的能量没能充分发挥,他可以在事业上有一番大的作为,为社会做出比现在更高更突出的贡献。为了实现自身的价值,追奔更高的目标,他离开温暖的家庭,离开安定的工作岗位,只身来到北京,含辛茹苦地直奔中国文学的研究生目标奋进。可见他的志向不凡。
石浩交给我一摞子打印稿件,一共是六十篇小小说。他自幼爱好文学,少年时代就显露出写作才华,其作文常常被老师当作范文在班里朗读。师专毕业后分配在息县岗李中学教书,常于教学之余废寝忘食地阅读和写作。先是写读书的心得体会和随想、随笔之类的短文,然后致力于小说创作的练习。七、八年来,他陆续在县市级以上报刊发表了百余篇作品,有的则刊登在国家级报刊之上。
收在这本集子里六十篇小小说,多数都取材于学校和乡镇的日常生活。在他的笔下,对事件的深刻挖掘还嫌不够,也缺少细腻地刻画;一篇篇生活片断的素描,一个个人物肖像的剪影,连结起来观看则勾勒出当今农村的社会风貌和人情世态的图画。它除了赞誉真、善、美之外,更多的是对假、恶、丑给予辛辣的抨击与讽刺。语言较为流畅,故事能够抓住人,如《扫盲》、《媳妇》、《考验》、《关于总务主任的故事》等,都是值得一读的作品。这些都显示他的写作才华,以及有可能实现进发目标的可能性。
石浩不满足于现状,努力于冲出自己的新天地,他的行动本身就是突破。突破原有的框框,总比固步自封、安于现状的人具有亮丽的前程。
由此我联想到引石浩来到泥土巢与我相见的张桂茹。张桂茹是三河有名的“农家院”走出来的女诗人,如果总是不离开“农家院”,不到外边走走,闯闯,看看外面的世界多么丰富、美好和新鲜,她就永远是一朵花。那么这朵花能开多久,能开多远?这不能不是个令人忧虑的问题。所以我赞成石浩的行动,我们预感到石浩前程的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