浩然长篇小说《苍生》之
第十七段(2)
这个果树园子里的果树品种相当多,除了橘子、香蕉没有以外,凡是市场上常见的水果这儿都生产。当然有主次:苹果占第一位,蜜桃占第二位,鸭梨占第三位;其它有胡桃、栗子、海棠、山楂。树木正年轻,正是产果的旺盛时期。此时,所有的果树都经过剪枝、刷白、松土;看样子也施过肥,起码浇了两遍水。有的已经挂起大叶子,有的结了小果实,有的在枝头上刚刚吐出翡翠般的小芽、暴出玉石似的花骨朵。可以想像,几个月过后,这地方将是一个珍珠、玛瑙、琉璃般的世界!用汽车一车一车地往外拉果子吧!用麻袋一袋一袋地往回装票子吧!真是一个名符其实的聚宝盆呀!
一排窗户上涂着油漆、安着玻璃的新式建筑,代替了三年前那几间比窝棚强不了多少的土坯房子。一圈儿透孔的红砖花墙,围成院子,遮住院子里的陈设。从一道又宽又高的铁栅栏门,可以看到水泥池子、小柏树、自来水龙头和晾晒着的一串花花绿绿的衣服、被褥。尤其是耸立在院子中央的一根天线杆子更为显眼。说明这户人家里有电视机。铁栅栏门外边不仅停着两辆崭新的自行车,还放着一辆虎头虎脑的进口摩托。
老二保根手扶自行车把,朝里看看,不见人;想进去,又怕狗咬。他记得这儿养着一条牛犊子般的大狗,见着生人,不咬出血来不撒嘴。他赶紧倒退几步,顺着一条光溜的小道向树行间边走边找人。
迎面果然来了一个人,一个五十多岁的老太太。她灰白头发,红光满面;上身是驼色薄毛衣,下身是深灰料子裤;提着一只暖水瓶,不慌不忙地迈着脚步。
老二保根认识她。她是个退休的小学教师、老队长刘贵的老伴儿。她家住在“红旗大队”的村西头。她儿子是巧木匠,所以他家盖的房子也挺讲究。老教师怎么搬到这儿来了?噢,刘贵是这个“聚宝盆”的创始人,在“红旗大队”有威信,他有权占有这个“聚宝盆”。所以她家承包了这个“聚宝盆”,顺理成章地搬到这个幽静的地方居住,一面发财一面养老。
“林老师,您好哇!”没等走到对面,老二保根就甜甜地打招呼了。
林老师没有认出他来,一边打量一边问:“小伙子,你从哪儿来呀?是订树苗的吗?”
“我是田家庄的。我姐夫跟您家是邻居,姓董……”
“啊,知道啦。”林老师很热乎地说,“几年不见,你都长成大汉子了。小时候你可是个淘气包,桃子跟手指肚那么大,你就偷偷地摘着吃。老队长揪住你的耳朵,让你认错儿。还记得不?”
老二保根被揭了“老底儿”,挺开心地仰面大笑。
“现在你是升学了,还是工作啦?……”
老二保根怕别人问他这个“题目”,尤其是对一位老教师。所以他故意左看右瞧,装作没听见的样儿,并打岔问:“刘队长在哪个树行里干活计呀?”
林老师说:“他正带着师傅在河边扬水站装新机器。”
“你们还修了扬水站?”
“这几年小河里的水量越来越小,靠自流水浇树浇地不够用,很被动,不搞扬水站不行啦!再说,这也是一种建设,对往后果树园子的再发展有益处。”
“搞个扬水站得花多少钱?”
“大概得一万……”
“好家伙,一万!这钱由你们一家花?”
“不,这属于集体投资……”
“明白啦,这果树园大,分给几家了,对吧?咋分的呢?都想要苹果树,不想要杂树咋办?没吵架吗?”
“我们跟你们那边的做法不完全一样。”林老师给老二保根解释,“我们也改革了过去那种吃“大锅饭”的劳动和分配制度。我们用自报公议的办法,把劳力、半劳力和辅助劳力重新编了专业队。这片果树园由二十七个整半劳力编成的。这二十七个整半劳力集体向大队承包这片果树园。……”
老二保根听到这儿,联想到去年他和一群伙伴要集体承包田家庄那片果园而遭受挫折的事,不由得涌起一股烦恼和气愤。他叮问:“你们的土地呢?种粮食的地也像我们田家庄那样按人口分了吗?”
林老师摇摇头说:“我们种地有种地的,那是农田专业队,也是自报公议组成的。”
“他们没包到能捞钱的果树,愿意吗?”
未完待续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