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秋川:父亲浩然和他的朋友们(二十四)巴人(5)
(2018-03-28 11:37:23)
标签:
浩然巴人梁秋川朋友们文化 |
分类: 资料 |
梁秋川:父亲浩然和他的朋友们
(二十四)
(5)
父亲想对巴人说的许多话里边,有一句就是感谢他。过去不论是面谈还是写信,父亲都不曾对他说过一个“谢”字。不是父亲不感激他,而是没觉出有说这类话的必要。父亲与巴人之间所有交往,都是按照解放区兴起的老革命传统,顺理成章,理所当然,极为一般和平常。只有到了知天命的年龄,父亲才对巴人说出“恩重如山”的话。而父亲也如同当初巴人对待自己一样,扶植、帮助年轻的作者们,特别是到了晚年的时候,宁可牺牲自己已经为数不多的创作时间,也要无怨无悔地进行这项“事业”。父亲能做到这一步,与巴人当初的影响是有关联的。
1982年4月,巴人的儿子王克平从上海给父亲写来信说,今年是他父亲巴人逝世十周年纪念日,希望父亲能写一点纪念文字。在信上他说:
“我也想写篇短文,但不知从何写起……虽有强烈感情,却始终不能下笔……”
父亲对这句话深有同感。
收到信后的4月21日,父亲在他保留下来的信件中寻找巴人的来信。由于父亲的居室狭小,无法盛放更多的东西,每年都要处理掉大量的东西,这其中也包括许多来信。不幸中的万幸,父亲找到了他一直没有舍得销毁而保存下来的巴人来信。
父亲用了两天的时间,起草、修饰完一篇题为《怀念巴人》的纪念文章,这才给王克平写了封千余字的回信:
克平同志:
握手
这篇《怀念巴人》发表在《当代》1982年第4期上。文章发表了,一项“任务”完成了,但是父亲对巴人的怀念和感恩却没有停止,许多事情是无法用文字来表述的,也是无法表达完全的。
1986年,父亲应王克平和《新文学史料》之约,又创作完成了另一篇怀念文章《巴人同志指导我学习创作》,发表在《新文学史料》1986年第3期上。由于刊物对文章的字数提出了要求,因而父亲对个人的情况和感想写得极少,这不能不说是一种遗憾。
1986年10月6日,有关部门在浙江宁波将举行巴人学术讨论会,向父亲发出邀请。父亲十分愿意出席这个会议,但由于写作和其他杂事缠身,无法前往,只得写了一封贺信来表达自己的心愿。
父亲与巴人到底是什么关系,是师,是友?是普通,是亲密?恐怕没有几个人能说得清楚。还是让我们用父亲文章中的一段话来回答并结束此文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