浩然有关创作杂文 《〈阳台上的少年〉序》 (2)
(2018-03-11 09:33:34)
标签:
浩然创作杂文阳台文化 |
分类: 著作 |
浩然有关创作杂文
《〈阳台上的少年〉序》
(2)
我在三河搞文艺绿化工程已经十个年头了。这些年来,认识了不少的文学青年,并且和一部分青年成了忘年交。继东便是其中的一位。
对继东的了解要从一九九七年初说起,虽然在这之前曾和他有过几次接触,但印象并不深。一九九七年,继东经宝森、陈海推荐来到了我任主编的《苍生文学》编辑部实习。由于办公室和编辑部两边的工作他都做,接触也自然多了起来。他人很勤奋,文联人少活多,但他从没叫过苦、喊过累,给文联的同志们留下了很好的印象。经过半年的锻炼,继东进步很快,于是担任责任编辑,正式做起了“为人作嫁衣”的编辑工作。
继东的文学悟性较高,无论是编稿还是创作,别人一指点他就能立刻心领神会。他的小说和散文我都读过,作品语言朴实、精炼,富有感染力。有几篇文章我记忆很深,而且在读者中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但继东的诗我没有读过,更想不到的是,他的第一本作品集不是小说集、散文集,而是诗集。这时我才知道,继东最早是从写诗起步的。而且他的诗在校园里也受到了老师和同学们的欢迎,那时学校的板报上经常可见他的诗作。
虽然我也写了不少诗,但新诗写得不多。可我喜欢读新诗,尤其是青年人写的。因为青年人思想活跃,想象力强,容易接受新鲜事物,看问题也比较尖锐、直率。
继东的诗,构思新颖,语言简洁、凝练,富有内涵,读后给人以启迪。如《胸怀》一诗,只有十五个字:“天和地/谦让出一个天堂/让世人来往”寥寥数字,再加上一个取得很巧的诗题,全诗内涵便烘托而出,含蓄地表达出了一种大胸怀、大境界。诗的魅力就在于诗外有诗,就在于借助一种形象描绘出别样的境界来。
继东给我的印象是不善言谈,情感也不易外露。但写出来的诗情感却十分丰富。一山一水,一草一木,一颦一笑,都可让他动情。在《噢,雪花》一诗中,他这样写道:
“我在你的世界里
不知疲倦地漫游
每一分
都让人感觉那么舒服
谢谢你
帮我找回了
那泯灭了的淳朴、天真和良心
和你相处
是我一生中最快乐的事情
我天真得更加可爱
你纯洁得更加迷人”
在他那欢快的吟哦中,我们不难发现他对生活的热爱。但他的眼里不仅仅是美好的生活,也有灰暗的阴影。当人与人之间的友情、亲情在逐渐冷却、一些人开始变得自私的时候,作者流露出了忧虑,感受到了痛苦。他在《死水》里大声疾呼:
“这里的天
有多少鸟飞过啊
却连一片羽毛都没有降落
可怜的水
你一定也悟出了
人生的苦涩
生活的艰辛
以及山的悭吝
这字里行间无不体现着他的善良和真诚,以及一种对真情的渴望。
抒情意味浓郁是他诗作的一个明显特点。这在诗集的第三辑《阳台上的少年》中体现得更为明显。他如一个歌者,欢乐也歌,痛苦也歌。在形式不羁的诗文中,尽情诠释着他对爱情的理解和感受。在《我们的星星》中,他饱蘸激情抒写着爱情的甜蜜;在《等待》中,他用伤感的语言来写一个人走路的痛苦与孤寂……诗人的情感变化因生活境况的改变而变化。多愁善感是年轻人的共性。诗人这里既是在写他自己,又超越了他自己。他写出了一个群体,写出了他这个年龄的青年人共性的东西。更因为这样,他的诗才在更多的年轻读者中产生了共鸣。
纵览这本诗集,不但可以领略继东的文采,也能对作者本人有一些了解。在创作中,他坚持用心去写,用真实的感情去描述,把自己的内心感受毫无保留地袒露在读者面前。在生活中,他朴实厚道,待人真诚,从不对朋友弄虚作假。这就是他的性格。这就是他所坚持的创作原则。
在文学这条路上苦苦摸索的王继东,第一本作品集虽历经坎坷但终于还是出版了。虽然还有着稚嫩和不成熟的印迹,但终究是迈出了可喜的一步。
在这条路上,他付出了很多,与大学的门槛也因执著于文学而失之交臂。但是不管怎样,他依然矢志不渝地追求着。继东以后的路还很长,无论是文学创作还是工作,都刚刚开始。我祝愿他能够取得新的进步,并真心实意地盼望着继东和同代的文学青年们都能够成功。
全文完
发表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