浩然有关创作杂文《〈乡野的风〉序》
(2017-12-18 10:14:36)
标签:
浩然创作杂文乡野的风平谷文化 |
分类: 著作 |
浩然有关创作杂文
《〈乡野的风〉序》
当商品经济大潮把原本就孱弱的农村文学创作队伍冲击得七零八落、濒于危境,圈里圈外的人对此惋惜失望又无可奈何之际,京东平谷县竟然异军突起,威风凛凛地拼杀出一支队伍。他们给文学艺术界带来了新的活力和生机,使我这病残老兵为之一振,为之一喜。
先是农村青年陈绍谦携着一篇篇小小说闯入我的视线,紧接着在民族文化宫举行的全国性作品发奖会上,结识了得中“头名状元”的刘廷海。他们二位把我引回久别的平谷,终于发现在这方土地上还有一个旌旗招展、朝气蓬勃的文学阵势。
这“阵势”原来命名“清风诗社”,是由五名志同道合的诗歌爱好者,自发而又自由地组织起来的。他们像星星火种,点燃了周围文学青年的希望和信心。被点燃的人又点燃别人,于是就燃成了一片。随着新社员的不断加入,作品的文学体裁逐渐拓展,“诗社”已不足以概括全貌,遂更名为“清风文学社”。
“清风”创建以来的七八年间,可以说是人丁兴旺,战功赫赫。社员们在创作时彼此鼓励,互相切磋,勤奋努力,很有勇猛拼搏的劲头。艺术思想健康向上,路子走得正道,所以他们的成绩也颇为显著。“清风”每年在市级以上报刊发表的各类作品总要超过百篇,尤其是散文作品已成为平谷县文学创作的特点和优势。这里的散文创作群体,作者之众,写作热情之高,文章品味之雅,堪称首都郊区之冠。这种繁荣景象在平谷县历史上前所未有,在京郊各县似乎也不曾出现过。其中的柴福善、韩维泉两位新星,在读者和评论界引起相当普遍的关注。
这一次,清风文学社从他们众多的散文作者里推出十八位风格各异的代表,从大量刊发于报刊的散文作品中精选二百余篇题材不同的佳作,编印成集,题名为《乡野的风》;洋洋洒洒,厚厚的一本,向世人一展平谷文学新军的浩荡阵容。我观此阵容,更是欣喜异常。
这股从乡间大野吹过来的风,是相当强劲的。这本书的出版,证明农村文学创作队伍还活着。不仅“活着”,而且活得有声有色,活得很结实,活得很有战斗力。这本集子出版的本身,就是对坚守社会主义文艺勇士们的一种默契和呼应,就是对文艺界乌烟瘴气的一种净化和抵御。
纵观历史,自五四以来写农村题材的作品一直占据中国文学的主导地位,在几次高潮中都曾经代表着那一时代创作的最高水平。如今农村发生了巨大变化,而且仍在变化之中。因此,急需文学创作步伐与之适应,急需具有大气魄、大视野和大境界的大手笔来描绘和反映。我总是固执地认为,这样的大手笔一定从投身今天农村生活、跟今天农民贴着心的那伙人中间崛起。玩文学的人不可能“玩”出大手笔;侃文学的人也不可能“侃”出大手笔;那班往钱眼里钻,向富豪和狎客献媚而不要脸的人,更不会变成大手笔。清风文学社一代文学新人成长起来,以及《乡野的风》面世,对我们来说是不是个吉祥的先兆呢?我以为是。我希望是。
发表于《乡野的风》天津散文选刊1995年3月。收入《泥土巢写作散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