浩然长篇小说《乡俗三部曲》之
《半路夫妻》
十七(1)
木匠范志良又一次坐上了那辆蒙着尘土的红色公共汽车。
他没有按照以往的惯例,在前疃下车,把挣来的钱存在银行储蓄所,然后再步行,而是一直坐到甜水庄村边才下车。反正以后不往远处走了,赶集上镇的机会很多,那会儿顺便办存钱手续也不迟。他得早点儿回到果树园子里,早点儿回到李兰的身边。
“她一定比以往分别的时候更想我,因为我们俩的关系跟过去不一样了。”木匠这么暗自叨念着,脸上发热,胸口加速地跳动起来。
在水渠边的拐弯地方,又一次遇上拾粪的陈老头迎面走来。
范志良怕被老人拉住,又会唠叨起来没个完。他觉着要是绕过去又不太合适,莫如主动打个招呼,就说有急事儿,赶快告辞。
“大伯,您拾粪哪?”他在老远的地方这样喊一声。
陈老头许是老得耳朵有些聋,没听见声音,所以依旧迈着笨重的腿脚,扭头朝一条岔道上走了。
范志良没再招呼,心里倒是挺满意的。这样可以少耽误些时间。
宋奶奶象往时一样,又在小五道庙废墟前面的石头台上哄重孙子玩儿。
范志良明知要被老太太给纠缠住,但那是必经之路,不应付一下就走过去,显着太怠慢了。
“大妈,天凉了,在这儿坐着别冻着呀!”他冲着老人家,这样笑嘻嘻地说了句亲近的话儿。
宋奶奶抬起头,挤挤眼,不知因为眼花没认出人来,还是正巧那重孙子扑到身边顾不上,反正没有搭腔。
范志良从庙台前走过,片刻未停,越发觉得可心。
天空上有一层灰色的云,地下刮着干燥的风。一群乌鸦在果树林的枯枝上方呼叫着飞起来。
有一辆闪闪发光的小旅行轿车,停在坡坎下的小路上。车上是空的,只有司机仰靠在驾驶位子上,一面听收音机里播送戏曲,一面打瞌睡。
“这是来拉水果的车吗?”范志良在车前放慢脚步,观察着、猜测着,“水果窖在村里,不会把车停在这儿。这么漂亮的车,也不象是搞运货物用的。”
他迈上土坡,忽然瞧见小窝铺门外和窗下站着一伙子男女社员,还有两个穿着制服和皮鞋的陌生男人。他料到出了什么意外的事儿,赶紧往跟前奔跑。
这儿的人都扭过头来,都用一种特殊目光看他,谁也不说话。气氛异常的紧张。
“这儿怎么啦?你们都到这儿干什么?”范志良恐惧地扫视众人,声音有些颤抖地追问。
没一个人答复。目光跟他相触的人,全都急速地躲避。
他急不可待地要往小窝铺里闯。
正巧,支书陈玉明跟一个身材不高、穿戴入时而又满面红光的老妇人,从小窝铺里相跟着走出来。
年轻的支部书记一见范志良突然而至,又做出一副怪模怪样,随后狡狯地微微一笑,先开口说:“大叔,您这会儿回来,实在太巧啦!”
范志良发急地问:“到底儿出了什么事儿?”
“让我给你们介绍介绍。”陈玉明告诉身边的老妇人,“这位就是范志良……”
“噢!……”老妇人推了推架在鼻梁上的眼镜,用极其复杂的目光,把范志良上上下下地打量一遍,而后嘴角轻蔑地牵动一下,用盛气凌人的语气告诉对方,“本人是李兰的母亲!”
范志良从未想过自己会跟这位“母亲”会面,更没想过一旦会面之后将是一种什么样的局面。他慌了,手足无措,而且半张着嘴却不知该回答一句什么话。
“听别人讲,你曾经是个品行不错的人,当过劳动模范,对吧?”老妇人以一种无形的“下马威”制服住面前的庄稼人之后,继续进攻,“如今讲究思想解放。思想可以解放,但是,我猜测有你这样经历的人,不至于解放得太过分吧?”
范志良此时晕头转向,顾不上品味老妇人的话,也顾不上回答什么。他那悬起来的心里,只有一个念头,就是快点见到李兰。他冲着陈玉明叮问:“她在哪儿?李兰在哪儿?”
“我的女儿处于极度的危险之中。”老妇人很粗鲁地把陈玉明挤到一旁。她取而代之,逼视着范志良继续宣布:“我的女儿需要住院治疗,需要回到父母身边,需要安排个理想的工作,然后过起正常人的生活。”
范志良对这机关枪一样的话听而不闻,但是“回到父母身边”这几个字儿却钻进耳朵里、咬住他的心!“回到父母身边”,就意味着他和李兰生别死离,这更是他压根儿没有想过的事情。他急了眼,他要夺门而入。
未完待续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