浩然长篇小说《乡俗三部曲》之
《半路夫妻》
十六(1)
光棍汉出门儿,特别是象范志良这样一个经常出门儿的老光棍汉,应当说走拔腿就走。可是,他这一次出门儿,却磨磨蹭蹭,总是动不了身。一直拖了半个月,他才恋恋不舍地离开甜水庄,离开李兰。
他就是再舍不得离开也得离开,因为他得出去挣钱。没有钱就盖不上新瓦房,就打不成写字台和弹簧椅子。没有新房和必要的家具,尤其是生活花费,他怎么能够郑重其事地把李兰接到家里?怎么伺候李兰养病,怎么支持她写书呢?再说,早已经答应的几件活计,不能再推迟,那会耽误人家新年前后要办的喜事儿。
动身的那一天,他在果树园子的小窝铺里,对李兰反复地叮嘱一些不知叮嘱了多少遍的话,就回到他的小草棚屋收拾家伙斗子,锁了门,急匆匆奔水渠那边的汽车站。
一个骑自行车的人,本来是从小五道庙废墟那边往村里走的,瞧见他的影子,便调转车头,驶过来。他在水渠下面刹住车,一只脚蹬着车蹬子,一只脚支着地面,仰着头,对走到水渠闸门上的范志良呼唤一声:“范大叔,你停一下!”
范志良扭头一看是支书陈玉明,就收住步子,侧转过身子,俯视着他,等他往下说。
陈玉明几乎等于绷着面孔问道:“我求您的事儿,办得怎么样了,您还没给我个回音儿呀!”
范志良一时没领会他的意思:“你让我办什么事了?”
陈玉明拖着长声说:“您可真是贵人健忘!半个月前,在前疃的街上,我托您跟李兰过个话儿,给我俩作个媒……”
“噢,这事呀!”范志良重把年轻人打量一眼,“我当时就答复你了。我明明白白地告诉你,你跟她不般配,不行!你没听清楚吗?”
“那是您的看法。这种事任何人也不能包办代替,得她本人表态。”
“你打消这念头吧。她已经找妥了对象!”
“谁?”
“很快你就能知道。”
“原来如此!”陈玉明冷冷地一笑,“不用说,你们已经把生米做成了熟饭,对吧?怪不得这次你从外边回来,就白天黑夜地长在果树园子的小窝铺里呢。我留神到了。”
“这个问题,咱们以后再说吧。”范志良把背着的家伙斗子从左肩换到右肩,“我得赶班车了。”
陈玉明脸色煞白,怒气难忍。他冲着范志良走去的背后又喊了一句:“我建议您慎重点儿,爱惜自己的身分点儿!照顾影响点儿!”
由于顶风,又走得急,范志良没有听清那个气极败坏的年轻人喊了几声什么,也不想听清楚。
他又一次乘坐红色的公共汽车来到燕山镇。他又一次住到他所熟悉的小客店里。他又给欢迎他的顾主们精心地制各种家具。他的心里充满了幸福感。他的浑身有使不完的劲头。从他的面色,到他的两只灵巧的手和两只稳健的脚,都显着年轻了许多。
在他的诸多变化里,有一点常常使他不安,于是极力地按捺和掩饰,这就是两手一边做着活儿,心里一边叨念李兰。如同这次他们在小窝铺相会的时候,李兰说的那句令人动心的话:“特别地想!”在夜深人静不能入眠的时候,他想念李兰想得心象什么抓攥揉搓一样地难受。他恨不能立刻跳下炕,连夜跑回甜水庄,跑回果园的小窝铺里,跑到李兰的身边!为了挣钱,为了他和李兰未来的心满意足的日子,他得控制自己的感情。他得振作起精神做活。他白天不停歇地做活,夜间加班做活,一天等于干两天。他希望一天能干三天的活。若真能那样,他就可以更提早地攒够钱,实现他的美好愿望!
日子过得既是缓慢的,又是快速的。满地的庄稼转眼间收割光了,绿葱葱的麦苗从机耕过的松软的垄沟里伸展出叶子。苹果、鸭梨从北山根运到平原集镇,堆积在街头,一元钱好几斤地大甩卖。农活闲了,赶集的男女社员多了,冷清了几天的百货公司和大众饭馆,又恢复了拥挤不堪的局面。小店里也人满为患:单间里加床,大连炕上往人缝里加人!
未完待续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