浩然长篇小说《乡俗三部曲》之
《半路夫妻》
十三(2)
中央大干部的女儿李兰一到甜水庄,党支部就按照上级的指示,把她给“照顾”起来。她住在队部里一间最安静的小屋里,不仅摆上有抽斗的办公桌,有靠背的椅子,还安了一盏当时农民都没见过的台灯。她在小学校搭伙吃饭,名义上是跟教师吃一个锅的菜,实际上大师傅总按照党支部的吩咐暗暗地往里边加油加料。她每天拿着笔记本和钢笔到处走动到处串,拉各种类型的社员给她讲村史、讲家史、讲个人的历史。她津津有味儿地听人们罗罗嗦嗦,或是颠三倒四的谈话,几乎一字不漏地记录在小本子上。她还常常提问一些让人莫名其妙的题目,不是使被问话的人哭笑不得,就是给问个目瞪口呆。
那时候,三十六岁正当年的范志良,担任着林业队长,是出席市劳模大会的林业模范人物。他带着一伙社员辛勤劳动,把属于甜水庄的山场全都封了山,百分之八十有土的地方都种上了树。前年,他跟随县里组织的参观团去了一趟昌黎县的果区“花果之乡”,回来之后,他便把兴致转移到果树上。他亲手经管一块苗圃。他学会了栽培和嫁接。他在苗圃旁的坡坎下搭了个窝棚,日夜守在那儿。谁要有啥事儿跟他商量,只要奔苗圃,准能找到。
有一天,女学生李兰慌慌张张地跑到苗圃找范志良。她往窝棚外边的木头墩子上一坐,愁眉苦脸地说:“范大叔,您得帮助帮助我,替我给群众解释一下误会。”
范志良正用剪刀剪树码子,听李兰提出这么个问题,就说:“你这样身分的人,能看得起我们乡村,能看得起我们庄稼人,肯离开大城市的舒服日子,来我们这儿受苦,很不容易呀!大伙儿都夸你、都喜欢你,能有啥误会呢?”
“会计陈玉明告诉我,有人背后议论说,我是上边派下来的,专门搞秘密调查的。”李兰很委屈地说,“开始我不肯相信。近几天我渐渐发现,好些人跟我聊天的时候,神色特别紧张。我到人家家里去,人家总希望我快离开;我请人家到我屋坐坐,人家就想方设法地推辞。这证明群众确实对我有了怀疑,为这个也就不欢迎我了。”
“这情形有,可是没那么厉害。”范志良冲李兰笑着说,“其实呀,就连我见你整天价找这个找那个的聊天,刷刷地老往小本子上记录,心里也有些纳闷儿。”
“是吗?原来您也不了解我呀!”李兰惊异地睁大眼睛,沉默了片刻,随即低声说道,“我根本不是搞什么秘密调查的,可是我做的事情曾经想秘密地做。我只能把我藏在心里的秘密讲给您:我在体验农民的生活,搜集材料;我的理想就是能够成为一名作家!”
范志良惊奇地看女学生一眼,挺有兴趣地问:“你想当个写书的人?写我们社员,是吗?”
“对啦。我做梦都想能够写出一本书,一本写农村生活的书,一本最好的写农民的书。”李兰那清秀的、瓜子儿形的脸孔泛起红晕,两只杏核般的眼睛闪耀着兴奋的光芒,“我刚上初中那年,读到一位青年作家写的一本反映农村生活的小说。他写得很生动,很有趣,有力地吸引住我,深深地打动了我。于是我就怀上了这个美好的理想。我觉得只有农民跟大自然最亲密。这种亲密的关系中有诗有情有故事,有最美最好的东西,有创作的材料,也最能够触发灵感和激情。”
范志良听完这番表白,又把女学生看一眼,追问人家:“你就为这个,不上大学了,不住城市了,跑到我们乡村来了?是这样的吗?”
“一点不错。”李兰继续表白自己的心愿,“我生在城市,长在城市,可我的父母,还有我父母的祖先,都是农民。我的血管里循环流动着的是农民的血,我跟农民有天然的感情。我爱农村的大自然,爱农民,我决心投向他们的怀抱……”
“你父母愿意你走这条道儿吗?”
“不愿意,而且坚决反对。”李兰那好看的脸上好似晴朗的天空掠过一片云,同时皱皱眉毛,“我就是这么一种性气,只要自己认准了,什么力量也不用想改变我的主意!”
一股子敬佩的感情从范志良的心底油然升起。他觉得眼前的女学生再不是个讨人喜欢的小姑娘,而是一个有见识、有抱负的成年人,值得尊重。
“不简单哪!”他忍不住地冲李兰竖起大拇指,“你想写的书,一定能够写出来!”
未完待续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