浩然有关创作杂文 《〈派出所长的妻子〉读后感》
(2017-07-13 10:38:19)
标签:
浩然董华派出所长创作杂文文化 |
分类: 著作 |
浩然有关创作杂文
《〈派出所长的妻子〉读后感》
去年盛夏,我到房山十渡写作,住在文化站,跟董华同志做伴儿。那地方的风景美,人性好,气候凉爽,所以生活得十分愉快。董华是位有才华的青年作者,虽长在平原,却有老山区人的厚道和热情。只是对他的“好动”这一点,开始我有些不解:每日料理完不甚繁重的工作以后,他不是到西邻农家串门,就是往对面的派出所跑。不久,《北京日报》郊区版发表了他一篇颇为精彩的散文。描写的是西邻的老大娘。于是我有所领悟地问董华:“是不是在有心地体验公安部门的生活?”他笑着点点头,随即把那个先进派出所和模范所长的事迹,很动情地给我介绍许多,由此我断定:一位派出所所长的人物形象,将会在董华的笔下诞生!
时过一年,终于在《北京法制报》上看到了我所期待的文章。出乎所料的是,董华这篇报告文学没有写派出所长,而写了“派出所长的妻子”。读了那文学性很浓的开篇,就把我带到海拔千米的深山峡谷,看到长着玉米苗的梯田里,一位在炎炎烈日暴晒中已经劳作得精疲力竭的女人。急想读下去,要弄清她是什么人,她为谁辛苦为谁忙,她的内心是个怎样的世界。目光随着字行移动,好似影视画面,把一个“大山养育的女儿”、一个“哺育一对双生儿女,还要贴补两个家庭的老人……为多挣工分,她和男劳力比着干”的公安人员的妻子,渐渐地映入脑海。结果,我们不能不跟作者得出同一结论:“当代的中国,每一个成功的男人背后,都挺立着一个坚强的女人。”从而使我们得到启迪和教育。
这篇作品写得是很动人的。这首先在于作者倾注了深沉凝重的感情,这感情整体性地充实着全篇。文为心声。文贵真情。真情来源于生活的依托和对于人生的理解。作者对派出所长是理解的,然而更理解他事业的成功基础。作者不因循习惯的选材方法,正面地写所长的所作所为,而是另辟蹊径,把一个默默无闻、在叱咤风云的男人背后的普通公安人员家属,推到读者面前,以“小人物”的人格力量,使读者领受人生舞台的深邃奥远,认识“公安”这一神圣事业的意义。读过这篇报告文学,使人不禁联想起那支轰动全国的歌曲《十五的月亮》。《派出所长的妻子》很有相类似的牵动人情感的艺术魅力。
董华是在散文上起步的。所以,他的这篇作品保持着散文的意境和美感。文字的简洁、传神,也显示出特点,很让人喜欢。
《派出所长的妻子》是唱给默默献身者的真诚的歌,是唱给山乡泥土的深情的歌。它打动了我。我想,它也会打动更多的读者。
发表于《北京法制报》1988年2月10日。收入《泥土巢写作散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