浩然长篇小说《乡俗三部曲》之
《寡妇门前》
八(1)
窝囊废曹小五敢打媳妇,这可太新鲜啦!他为什么敢打?怎么就舍得打?咋打起来的?这里边有“历史”的因果,也有现实的原由。
曹小五并不是弟兄排行老五。他妈一连气生养了四个儿子,全没活,最后只站住个他。他站住了,他爸爸给人家扛活烧砖窑,冷不防地塌了顶,被捂在底下归了天,他妈当了寡妇。好个狠心的寡妇,没等亲生自养的儿子摘下奶头,就跟一个串乡卖瓦盆的汉子有了私情,闹个大肚子,没脸见人,把曹小五扔在炕上,跟那个野汉子不知道逃到什么地方去了。是瞎了一只半眼的爷爷,把曹小五拉扯大的。开头,爷爷背着他串村串户地要饭吃;过后,他用一根柳木竿儿牵着爷爷要饭吃;再过后,他就扛活放羊,挣点粮食养活爷爷。爷爷孙子到了一块儿,没有多少话可说,不是愁吃的,就是愁穿的,哪一句也离不开咒骂曹小五的寡妇妈。实际上,他们提起她来,并不带个“妈”字,只称“寡妇”。寡妇长,寡妇短,寡妇怎么浪,怎么狠,怎么不要脸。
曹小五从年小的时候起,就恨透了寡妇!
瘫在炕上等着咽气的瞎爷爷,怕绝了根儿断了种,托人拜媒地给曹小五张罗寻媳妇。土改以前太穷,没人跟;土改以后岁数大了,难找合适的。碰上英子妈的时候,曹小五又犯忌讳:从心里厌恶那个寡妇身份,不乐意娶个寡妇。亏了王金环的老婆婆和老公爹对他掰开揉碎地解劝,终究让他清醒地认识到:快四十岁的庄稼汉,想找个没有开过怀的坐家女儿,那可实在太难;况且,自己的貌不出众,没有招引人的财产,那些不缺棱不短角的女的,十有八九不肯嫁给他,就是硬闹过来,终究也得打离婚。王金环的老婆婆说:“你的心气不能太高,只能来个瘸驴配破磨,凑合凑合。好歹有个女的,能给你生儿养女呀!”曹小五听信了这忠言劝告,跟英子妈成了亲。可是他对“寡妇”的疙瘩并没有从心里解开。这个寡妇偏偏还是个“带肚儿”,这是多腻味人!
“小五,你闹好了,买一个还搭一个,大小一对儿!”
“小五,你美啦,没费劲儿,就有叫爸爸的!”
村子里那些不常跟人闹着玩的人,见了面都这么取笑曹小五,咋抬头见人呀!曹小五不能留这祸害,非让女人吃药坠胎不可。
寡妇娘儿们把肚子里揣着的那个东西,看成比性命还贵重,嘴巴抹了蜜似地央求新丈夫。她说等孩子生下来就送人,不占曹家的地盘。成亲仨月多两天,寡妇娘儿们把别人的“种”养在曹家的炕上:生了闺女小英子。
曹小五急忙地托人给孩子找主儿,恨不能立刻让谁把“冤家”抱去,永远别见着,忘个干干净净的。英子妈不肯撒手,说孩子太小,再等俩月,长得硬棒硬棒,准由他送走。左等右等,都快两岁了,英子妈不光推三推四地不让曹小五把孩子送给别人,还教孩子管曹小五叫“爸爸”。曹小五一见那孩子就生气,一听那孩子叫他,他就紧张、害臊,肚子里呼呼地冒火苗子。
前几天,曹小五好不容易地又在河对岸给小英子找个主儿,那家的女人不生养,急想过继个孩子,特别想要女孩。主儿找到了,人家把能买一百多斤棒子的钱都让中人给捎来了,当时英子妈也点了头。不料想,到了约定让人家来接孩子那天,英子妈临时变了卦,跑出去藏起来,让人家白白地等了一天。傍晚的时候,英子妈抱着英子回到家,进门就冲曹小五赔不是,一个劲儿让英子叫爸爸。
“叫啥也不行。明儿个我就把她给人家送去!”曹小五犯了庄稼脾气,打定这样的主意。
“要送,你就把我们娘俩一块儿送走;我们娘俩活在一块儿,死在一块儿!”英子妈收了笑脸,用这封门断路的话回答男人。
曹小五把女人的话当成耳旁风,根本没有放在心上。第二天,他果然跟队长请了假,找王金环的公爹替班放羊,要照计而行。
英子妈见曹小五要抱孩子,就一弯腰,从柜底下提起一个沾了灰土的小玻璃瓶子,“嘭”地往柜盖上一蹾,用来向男人示威。
曹小五一看那小玻璃瓶是“滴滴畏”水儿,先发愣,后起疑,随即平静下来。蔫人有蔫主意:曹小五早把这个女人的脉窝摸准了,冲着她这个心肝宝贝闺女,她也不会寻短见。她想吓唬人,没门儿!我咋定的,就咋办;要死要活由你啦!
英子妈见自己的这一手没有使出去,而曹小五是一副天不怕地不怕的相儿,还挺坚决地抱起孩子,她心里边又怒又气又害怕,脸都白了,手梢也凉了。她没跟男人抢夺孩子,怕把孩子给吓着。她转着眼珠儿想主意,搜尽肠子,要找个能够降服住狠心人的办法。
未完待续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