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的艳阳天 我的父亲浩然》第二十三章(4)
(2015-12-08 09:41:52)
标签:
浩然梁秋川曾经的艳阳天我的父亲文化 |
分类: 资料 |
《曾经的艳阳天
第二十三章(4)
父亲除了创作大量儿童小说、故事,也为少年儿童们写了一些像《两只小蝌蚪》、《书迷》、《父亲、黄牛和我》等这类回忆童年生活的散文,以及《关于读书》、《念好两种书》、《愿同学们都懂点文学》、《我的语文知识从何而来》等有关读书学习的杂文,此外,父亲还曾为许多儿童文学读物写过评介式的序言。
父亲真诚实意的希望能有更多、更好的文学作品供给全国的少年儿童,在尽自己的力量为他们创作的同时,也深知仅靠自己是无法从根本上改变儿童读物缺乏的状况。因而,父亲利用参加会议、写文章等多种方式进行呼吁。不仅呼吁那些专门从事儿童文学创作的作家们多写、快写,也呼吁那些当父母、当教师的,凡具备条件者,都亲自动手为少年儿童写点读物。
父亲在儿童文学创作上应当说是有一定成就的,与一些被称为儿童文学作家的人相比,也可以说是毫不逊色的。但是,父亲却很少被认可为儿童文学作家,在一些有关儿童文学创作的活动中,经常被组织者遗漏而少见身影。在我的印象中,似乎只有作为诗人、儿童文学作家和评论家的樊发稼曾经称父亲是一个儿童文学作家,而且是一位“货真价实”的儿童文学作家。樊发稼在其所著的《浩然的快乐与苦闷》一文中是这样写的:
一个有趣的现象是,许多当代著名作家是从写儿童文学起步,一旦成名,就不再染指被轻视为“小儿科”的儿童文学。但热爱祖国下一代的浩然,在从事成人文学创作之余,一直不忘为孩子写作,成为中国罕有的既写成人文学又写儿童文学,并卓有成就的“两栖作家”。……他是一位“货真价实”的儿童文学作家。
父亲很少被认可为儿童文学作家,极有可能是基于这样的原因:父亲是从成人作品开始的文学创作,而且这类的作品似乎一直处于主导地位而引人关注,尽管创作了相当数量的儿童文学作品,却被淹没在一千余万字的成人文学中,而被许多人所忽视。
父亲创作出大量的儿童文学作品,但他似乎对此并不十分满意,认为只是表示了一点心意,用他自己的话说,就是“因为艺术水平低,还有其他原因的局限,我没有写出儿童文学的精品。但是这不算太少的数量,起码可以证明我的诚心诚意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