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秋川:父亲浩然与郭澄清(二)
(2015-10-29 11:46:23)
标签:
浩然梁秋川郭澄清文化 |
分类: 资料 |
父亲浩然与郭澄清
(二)
梁秋川
文*化大革命开始后的一九六六年十二月的一天下午,浩然从单位回到家里,看到郭澄清留下的一份材料和一个条子。晚饭前,郭澄清再次来到。两个人畅谈到晚上九时半才分手,浩然将刚刚出版不久的《艳阳天》第二卷赠送给郭澄清。不久后,浩然将郭澄清的材料转给了《红旗》杂志社的朋友编辑。这份“材料”是稿件,抑或是其他什么,就不得而知了。
一九七〇年,郭澄清开始了专业创作,比浩然重新回到专业创作岗位整整早了一年。这一年,郭澄清到北京参加修改《奇袭白虎团》的京剧剧本,住在二七剧场,他虽然几次给浩然打电话,要好好聊一聊,但经历过文革初期的暴风骤雨,使浩然在许多问题接受了教训而显得顾虑重重,与好多人断了通信联系。尽管他也担心有可能引起误会,还是找了种种借口没有答应见面。浩然显然是有些多虑了。
一九七二年七月六日,正在故乡访问、写作的浩然接到北京打来的电话,告知郭澄清到北京送稿,要来看他。第二天浩然就赶回了北京,先到出版社与郭澄清见了一面,又去处理完其他事情后,才再次赶回出版社,接着与郭澄清交谈,一直谈到晚上近十点。七月八日晚,郭澄清来到浩然家里看望,并提出希望浩然能够促进一下出版社,为他的长篇小说《大刀记》印征求意见本样书。在笔者的印象里,当年确曾看到过这部书的征求意见本,不知这里面是否包含有浩然的“功劳”。
郭澄清与浩然一样“生不逢时”,虽然也写了大量的作品,出了不少著作,但大多数都没有赶上稿费高的时候,或者根本就没有了稿费。在一九六五年七月十四日浩然写给杨啸的信中就有这样一段话:
……
昨天晚上约郭澄清(他在给“中青”扩充《社迷》为中篇七万字)、姜树茂(青岛人,写四七年海上渔民斗争长篇)、张英(与我同室住,上海人,写电业工人长篇)和玉兄谈了一次,对当前创作问题、稿费问题扯了许多。如今《人民日报》、《人民文学》等报刊,对工农作者已不发稿费,送一些书,对于作家,最高者每千字六元,短篇集根本不给稿费了。郭之《公社的人们》只得九十几块钱。
……
信中说的“郭”,就是指郭澄清。《公社的人们》则是指作家出版社1965年出版的郭澄清的短篇小说集;在版权页上印着该书的字数近十万字,印数为五万册。
一九七六年五月,郭澄清突患脑血栓,至使半身瘫痪。一九七八年十二月二十日,浩然与好友李学鳌来到北京宣武医院,看望正在此治疗的郭澄清。这大概是两个人见到的最后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