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的艳阳天 我的父亲浩然》第十六章(6)
(2015-07-06 10:21:55)
标签:
浩然梁秋川曾经的艳阳天我的父亲文化 |
分类: 资料 |
《曾经的艳阳天
第十六章(6)
对于父亲来说,创作《欢乐的海》的过程,就是一个放松、休息的过程,因而,“休息”过后,又将《奇志篇》第三稿修改了两遍,交出版社排样。
“十一”前父亲便收到了校样,但由于杂事缠身,直到国庆节后,才带病苦战,用了三天的时间仔细地修改一遍。10月底,对《奇志篇》做最后一次修改后定稿。
小说定稿后,父亲的心情自然是轻松而又愉快的。这时候,许多朋友和读者当面或写信催促父亲早些进入《金光大道》第三部的写作。父亲也觉得,这项工作应该立即着手做了;还认为,写北方农业合作化的题材,是自己经历的事情,并且做了准备,写出了提纲,总是顺手和容易的。不料想,当父亲坐下来以后,五十年代芳草地的高大泉已经远远地离开了,想跟他在一起聊聊天,谈谈心,却喊不应,叫不回。父亲面对着稿纸,脑子里转动的依然是西沙的风光景物和英雄的军民;尽管把自己的所见所闻差不多全部倾进了《西沙儿女》和《欢乐的海》里,却仍然想写西沙的题材,甚至想再回到海军战舰和南海渔村去。
如同天上飞来的风波,正当父亲准备继续创作西沙题材的散文时,突然接到杨啸的电话,被告之因受国际关系变化的影响,电影《西沙儿女》暂缓拍摄。这个消息,使父亲的写作热情顿消,不仅停止了散文的创作,而且担忧起这个变化会影响到《西沙儿女》小说的出版发行。
根据一些资料,小说《西沙儿女》果然受到了影响,但受到什么的具体影响,影响有多大,却没有详细的记载,除了印刷厂仍在进行着排版印刷,其余的一切都不得而知。幸运的是,在《西沙儿女·正气篇》出版发行的半年后,《西沙儿女·奇志篇》也于1974年12月问世,第一次印刷30万册,父亲付出很多心血的一个心愿终于得以实现。
父亲对《西沙儿女》的创作,一改以往的现实主义手法。海南和西沙的抗日斗争活动,是别具特点的,流传着许多英雄们传奇式的故事;西沙自卫反击战,战斗的规模虽然不是很大,但英雄的西沙军民打出了军威,打出了国威,表现了昂扬的斗争精神,充满着强烈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有着浓厚的浪漫主义色彩。如果仍像过去写《艳阳天》、《金光大道》那样,较多地运用现实主义手法进行细腻描绘,雕琢铺陈,就表现不了这样独特的生活内容。此外,父亲虽然在小说的酝酿、起草过程中,多次到沿海体验、深入生活,补充素材,但对南海渔民和海军的生活积累仍是不足的,再用以往的手法进行小说的创作,很难达到预期的效果。基于这样的一些考虑,父亲在创作《西沙儿女》的时候,就大胆进行了探索,尝试着用散文的语言,抒情的调子,跳跃的结构,等等富有浪漫主义特征的形式来表现。在《西沙儿女》诞生后的近40年间,尽管随着政治风云的变幻对其褒贬不一,但种种迹象表明,这部用浪漫主义手法创作出来的作品,一直拥有着相当数量的读者。这些读者之所喜爱它,不仅仅因为它是一部体现爱国主义的作品,是唯一的一部有着很大影响的反映西沙自卫反击战的小说,更在于它优美的语言和朗朗上口的感受。
对于父亲来说,有关西沙的创作活动结束了,但美丽的西沙,英雄的儿女则永远留在了他的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