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的艳阳天 我的父亲浩然》第十五章(7)
(2015-06-04 10:47:48)
标签:
浩然梁秋川曾经的艳阳天我的父亲文化 |
分类: 资料 |
《曾经的艳阳天
第十五章(7)
访问归来的父亲又立即投入了工作,在原来的基础上,用几天的时间在后面增写了九章。到11月底时,从某种角度讲,真正完成了第三部的草写工作。
责任编辑许显卿来到蓟县的军营,快速地阅览完第三部的初稿后,用了几乎一天的时间和父亲交换意见。
父亲年底时回到北京,繁杂的事务极大影响了他对第三部初稿修改的创作情绪。1976年1月8日,一直十分崇敬的周恩来总理逝世,使得父亲处于极度的悲痛和忧愁之中。由于过度劳累和忧伤,在春节即将来临之际,父亲的血压升到了从未有过的高度,心脏也发生了毛病,而文化部又不断地催促父亲尽早投入电影《井冈山》的创作。此时的父亲,极想尽快将第三部修改出来,以满足读者和社会的需要,便通过当时北京市委和北京市文化局的有关领导,住进了301医院,一面治疗,一面在医院偷偷地抓紧进行第三部的修改工作。父亲2月2日住院,过了近20天,才与许显卿通过电话取得了联系,谈定赶快排印第三部校样,以便争取时间。
住院后,父亲的情绪逐渐好转,血压也趋于稳定,便在没有探视人员来访的时候,就偷偷在病房里修改起第三部的初稿。父亲再次进入到创作状态,工作到晚上仍欲罢不能,时常到半夜才休息。由于过分紧张和劳累,血压又开始上升。
随着父亲对稿件的修改进程,许显卿分几次取走,分批排印校样。
3月7日的早晨。父亲在301医院的病房里完成了《金光大道》第三部的改稿。
父亲在医院里又进行了一段时间的创作后,便出院回到家中,先是对第三部不甚满意的最后几节做改动,接着开始修改校样。
迫于方方面面的压力,父亲带着没有修改完的《金光大道》第三部校样,于4月7日飞往长沙,追赶电影《井冈山》创作组,抓空在井冈山修改完校样的最后几章。
从1976年10月下旬开始,父亲先后听取了农村社员、“农大”学员、工厂工人对《金光大道》第三部初稿的意见。
在听取对第三部意见的同时,父亲从11月起开始重新结构第四部。由于第四部被放置的时间太久,使得父亲产生一种生疏而又冷漠的感觉,担忧这部书也许写不下去了。父亲在乱糟糟的环境中,在各种事务的干扰下,苦苦地思索,艰难地构思。
1977年1月,为了能够减少一些干扰,使自己静下心来,父亲再次来到京郊密云县。几日后的一天清晨,父亲终于打开了闭塞的思路。对于父亲来说,《金光大道》第四部的构思起草三起三落,终于再一次开笔,真是不易呀!父亲用了5天的时间搭起了第四部的大架子,接着便开始正式地起草。由于连续数日的清晨五点起床,夜间十二点才休息,父亲十分疲累,血压开始升高,高压超过170,低压也达到110多,而且还患了感冒,整个呼吸道的各部位也都出了毛病,特别是喉咙,十分难受。父亲十分珍惜这来之不易的时间和相对安静的环境,在这种健康状况下,不得不咬着牙坚持,不得不拼着命创作。
1977年农历除夕即将到来,而父亲的小说也正巧写到1955年的春节,在精神世界和内心中,可以说父亲是与芳草地的基层干部和农民们一起准备度过这个传统节日。思绪万千的父亲面对稿纸,往事如塞罕坝草原上的野花,带着灿烂的色彩和扑鼻的馨香,又回到眼前,多么美好啊!那年,父亲23岁,天真得像个孩子。而今,却以“半百老翁”的身心,咀嚼着不可返还的记忆。春节到来之前,父亲完成了第四部上半部分的起草,又马不停蹄地开始了下半部的创作。
父亲在密云县城度过了整个春节假日。由于缠人的杂事不断地堆积,父亲不得不在节后回城处理。当父亲再次回到密云县继续第四部的创作时,已经是10天以后了。
一放就是十天,创作情绪已经完全被破坏,尽管父亲极想继续第四部下半部的创作,却怎么也进行不下去,只得决定先修改上半部。
“灵感”之神再也请不回来,父亲对修改工作也丧失了“兴趣”,为了不使时间空闲过去,只可换成另一个工作,修改其他的书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