浩然早期通讯之《防汛战线上的军属王淑芸》
(2015-05-21 10:08:46)
标签:
浩然早期通讯军属王淑芸文化 |
分类: 著作 |
浩然早期通讯之《防汛战线上的军属王淑芸》
八月十三这天,雨像瓢泼似的,泃河里的洪水不断地猛涨着,人们在堤上紧张地抢修着子埝。
雨哗哗地下个不停,院子里的积水快淹过了腿肚,一群鸡被吓的躲在屋檐下。正在住娘家的新媳妇王淑芸,在屋里再也坐不下去了。她想起婆家——蓟县王大郎庄紧靠着泃河,也有许多险堤,人们现在都紧张地在雨里护堤,自己怎能坐在炕头上躲清静呢?河堤决了口,家乡的农业增产计划也要跟着破产了,自己,国家都要受损失。想到这里,她很自然地联想到新婚后不久就分手的爱人乔振远,他在前线,已下定决心要解放台湾,可是我们不能增产,怎样能保证军队打胜仗呢?她跳下炕,扶着门框想了一阵,最后作了结论:“我是军属,护堤一定要走在头里”。她回身收拾好东西就要回王大郎庄去。她娘说啥也拦不住,只好心疼地看着女儿带着小包裹,冒着雨,蹚着泥走了。
紧靠泃河北堤的王大郎庄是个小村。这几天村里的男人们白天黑夜地守护着河堤,就是人少忙不开。王淑芸回到村里才走上河堤,迎面碰见支部书记赵久祥。他告诉淑芸:“今年河水很大,光男人顾不过来,领导上决定发动妇女也上堤。妇女主任王淑珍有孩子,工作有困难,希望你很好协助她带动村里的妇女。”
王大郎庄的妇女从来没有上过堤,在黑夜里跟男人一样巡视防汛更是谈不到。淑芸向妇女们一提,就有人扭着脖子说啦:“这不是打鸭子上架吗?女人还能防汛?”淑芸碰了钉子,并没灰心,她耐心地向大伙说明护堤增产的道理,同时又发动积极分子,更广泛地宣传防汛的重要。这样大伙的思想慢慢搞通了。张符女人本来坚决反对妇女上堤,在淑芸等人的解释说服下,终于想通了,让她的女儿参加了护堤防险工作。有些青年妇女愿意上堤,可是家里有小孩,实在很为难。淑芸当时就想到:农业生产合作社能成立托儿组,让妇女们安心下地生产,护堤也可以试一试呀!不能成立托儿组,也可以动员同院大娘或婆婆看孩子嘛。这个困难解决后,青年妇女就安心上堤了。就这样,在短时期内,淑芸和妇女主任一起,组成了一个有二十五名妇女的护堤抢险队。
妇女初上堤,有些男人还看不惯,有的嘲笑地说:“甭看眼下闹的挺有劲,水一上来保管把她们吓跑了。”这些话传到妇女耳朵里,有些人就要打“退堂鼓”。淑芸鼓励大家说:“男人看不起我们,我们就做个样子让他们看看,也让他们认识到咱们妇女的力量。”于是,她们跟男人一样,按人数分了一段四十丈长的堤段,分组守卫着两个汛铺。
在暴风骤雨的日日夜夜里,淑芸跟这二十多个妇女一起,手持着铁锨,注视着咆哮的浪涛,洪水不断地上涨,到十七日这天黄昏,全线河水几乎平堤了。现在唯一的办法就是立刻在河堤上再筑起一道子埝。在这紧要关头,淑芸的心,像火在燃烧,她带动妇女跟男人一样抬土筑埝。她们顶着雨,蹚着泥水,往来穿梭般地爬行在这一丈多高的堤坡上。河水长一寸,子埝高一寸,当男人段的子埝筑完时,妇女段的子埝也完工了。
洪水还在咆哮着,连续三昼夜,淑芸没有合眼了。在抬土时,她总要比别人担的多,担的快。她说:土,这会就像打仗用的子弹一样,多一点多一分力量。夜间,别人换了班,就钻到汛铺里合合眼,她不,她总是在堤上跑来跑去,查险,帮助别人解决问题。为了更好地找漏洞,她在白天,又带动妇女割去堤外的荒草。在第五天夜里,也是洪水最猛的一晚,淑芸拖着疲劳不堪的身子往堤上走,忽然,她觉得头发晕、眼发黑,腿一软,倒在了堤坡上。过了一会,她听到河水的咆哮和树叶的摇摆声,才清醒过来。她挣扎着站起来,几乎是一步一步爬到汛铺上。她是多么想睡一觉,那怕就是一会儿。可是,在月光下,她一眼看到那闪着光亮的浪涛和伙伴们的焦急面孔,又责备起自己不应产生休息的念头。这夜,她没有进卧铺,又面对着洪水一直站到天亮。
在这紧张的日子里,淑芸这个妇女护堤抢险队和男人们一样完成了护堤防汛的全盘任务,妇女们这些成绩,人人看在眼中,那些原来认为妇女要被洪水吓跑的人,对她们也产生了尊敬的心情。
凶猛的洪水,在人们顽强抵抗下,被征服了,泃河的第一次洪峰被战胜了。胜利,属于那些为了保卫河堤,不惜贡献自己一切的人们。防汛战线上这位革命军人的妻子——王淑芸,在党的领导下以她高度的自觉精神,坚持了斗争,受到了人们的赞扬。
八月二十三这天夜里,淑芸坐在一盏油灯下,怀着为胜利而激动的心情,给在前方的爱人写了一封信,告诉他战胜洪水的消息。
发表于1955年9月10日《河北日报》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