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曾经的艳阳天:我的父亲浩然》
王晓明
梁秋川著。团结出版社出版,2014年1月版本。
这部书,秋川兄寄我已一年余了。近期,用了较长的时间认真仔细,逐字逐句地通读一遍。这次阅读,采用倒读、跳读的方式,没有影响阅读效果。
浩然先生作为当代有影响的作家,已有多人写过评论、回忆文章,也有《浩然口述自传》行世。秋川兄写的这部书,提供了许多其他人不可能提供的资料,使读者看到了一个更加真实、全面的浩然。可以感觉到,秋川兄在写作时感情始终是饱满的。书中提供的资料均有出处,或者经过严密的考证、推论,是真实可信的,具有独特的史料价值。
浩然先生已去世七年。随着时间的推移,他的作品越来越多的重新受到人们的推崇,他的人品也越来越多的为人们所称道。这或者是因为人们对浩然先生的作品有了一个更全面、更客观的评价;或者是与今日现实相对照,浩然先生作品中所叙述的故事引起了人们的共鸣与向往。
是的,浩然先生之所以写出那些歌颂新生活的作品不是偶然的,浩然先生坚定地秉持“只有社会主义能够救中国”的真理也不是偶然的;越来越多的人怀念过去那些“激情燃烧的岁月”同样不是偶然的。浩然先生作品中叙述的那些一心为公、团结互助、共同富裕的动人故事,与当今社会现实形成强烈的反差,引发了人们深深的思考和强烈的震动。《艳阳天》、《金光大道》已经成为经典,但它们表现出来的高尚情操和为大多数人谋利益的精神没有过时。当今社会缺少的恰恰就是大批像萧长春、高大泉那样坚定地走社会主义道路的“打着火把的领头人”!
在某种意义上说,浩然先生的作品代表了一个时代的一个重要时期。无论怎样褒贬,他的作品终归在文学史上占有重要的位置。
历史上,曾经对浩然先生的某些作品有过非议,对他的为人有过曲解。时光流逝,世事沧桑,现在人们对这些已经不以为然。“浩然研究”这几年也逐渐多了起来,但大多是从作品评论、欣赏的角度去研究,显得“浅”了些。我们期待更深刻、更独到、更有新意的研究成果出现。
“作家研究”应该客观、公正,更应该冷静、全面。我一直认为,“作家研究”除认真研究作品外,同时应该研究作家的时代背景、生活经历、学识修养、人际交往、个人性格、内心世界等等。其中,研究作家的心路历程尤为重要,对更深刻地理解其作品有重要的意义。
秋川兄的这部书中,记述了大量鲜为人知的细节,使读者领略到浩然先生平凡中的伟大。这是秋川兄得天独厚的优势。难能可贵的是,作为亲属,秋川兄没有刻意的去“拔高”浩然先生,而是通过朴实的记录,让人们看到了一个善良、正直的作家形象。
我尤其感到震惊的是浩然先生的“勤奋”。浩然先生一生都在“拼命”,一千多万字的作品凝结着他的心血和汗水。他晚年的疾病与较早的离世能说与此无关吗?
读完全书,意犹未尽。显然,秋川兄还有很多内容没有写出。书中透露,《浩然日记》、《浩然年谱》、《浩然书信集》等已经整理、编写完成。这些著作若能出版,将对“浩然研究”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
“大地不会忘记这位辛勤、执着的耕耘着;人民不会忘记这位农民的儿子,田野上的歌手!” --------我更加坚信我曾经说过的话。
---------2015年05月01日夜
于山东武城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