浩然早期通讯之《党绪学磨香油的故事》
(2015-02-15 10:31:28)
标签:
浩然早期习作通讯党绪文化 |
分类: 著作 |
浩然早期通讯之
《党绪学磨香油的故事》
七月十一的下午,我访问了蓟县三区刘吉素村石景山农业生产合作社一个年轻的社员——党绪。
党绪在石景山合作社磨油组工作。他学会了一套好磨油技术。从访问里我知道了他热爱工作,以及他怎样学会磨油技术的经过……。
党绪今年十八岁了。他参加磨油组工作还是在去年冬天。合作社才一成立起来,就跟邦均镇供销合作社订立了芝麻加工合同。在社员会上讨论分工时,没有人愿意参加这个工作,因为都不会这种技术。为这事领导上也确实感到有点为难。
党绪对我说:“那会我想磨油挣钱能增加社内收入;酱是最好的肥料,对社内土地增产能起很大作用。想到这里我很高兴,很想接受这件工作。可是又一想自己过去连看都没看过磨油,更谈不到技术了,经过几天的思想斗争,才下定了决心;只要自己有信心没有学不会的。就这样的干起来了。”
开始也有许多人看不起他,和担心他不行,……有人说:“磨油是种技术活儿,都讲‘把式’,那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小孩子要会磨油,‘把式’还吃谁去!”还有的人说:“等学会了也赔干了。”
这些话并没使他灰心。他决心要学会。
供销合作社的吴同志来了两天亲手磨了两台油,党绪和另外一个青年李庆海就在一旁看着。虽然吴同志讲了一些简单的道理,可是党绪却留心观察他的动作,到第三天党绪和李庆海两个人就接手了,他俩‘照猫画虎’的做起来了。每台油需要用芝麻六十八斤。据吴同志说每台能出三十二斤油,可是头两次他们才出二十多斤,这天党绪因为心疼社内的损失连饭都没有吃好,晚上睡觉翻来覆去的睡不着,他想这件工作是全社交给我俩的,我应当要做好。主任石景山知道了这码事以后,就劝他不要灰心,要继续努力一定能学会……。后来不管多少怨言往他耳朵里灌,他总也没灰心。
他细心的研究找出了失败的原因。主要是:芝麻炒的火候不均,火大芝麻糊,火小芝麻生;在打杠对浆时有时浆长,有时浆短;还有时杠打的不均……。他找出了种种原因后,一面和李庆海两人用心钻研摸索……。一面向后街油坊有经验的冯老大爷请教。
经过用心学习、钻研和试验,在很短的时间内,他们都已经学会了磨油的全盘的技术。并能独自一面炒芝麻一面看磨。这样工作效率很大,他们的信心也就更高了,开始一天磨一台油。为提高生产,一天磨两台。现在每台油能出三十三、四斤了。
(发表于一九五三年九月十九日,报刊失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