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曾经的艳阳天我的父亲浩然》第十章(6)

(2014-12-27 11:08:18)
标签:

浩然

梁秋川

曾经的艳阳天

我的父亲

文化

分类: 资料

《曾经的艳阳天  我的父亲浩然》

                                     梁秋川

第十章(6

 

自1965年10月5日开始,到11月16日,父亲对《艳阳天》第三卷进行了两次抄改。将稿子交给出版社后,便赶到京郊怀柔县参加“四清”运动。过后不久,父亲对第二卷的校样又进行两次修改;第三卷也出版社终审完毕,12月22日,父亲将第三卷修改完毕。一部把众多人物、故事和情节,都融汇到从麦子黄梢到打罢场、入库近一个月的时间里表现出来,在形式上也有突破创新的多卷本长篇小说基本完工。

从1962年12月26日动笔写《艳阳天》,至1965年12月22日将第三卷修改完毕,恰整整3年。在这部120万字的巨著竣工之时,父亲深深感慨道:“可以说,3年中间,我没有一天不是在苦干中;120多万字的艰巨工程,总算初步完竣了!《艳阳天》,会作为我一生中一件重大的事件记录下来。”工程确实是艰巨的,仅就47万字的第一卷而言,从草稿到打印出校样,大的誊写修改5次以上写汉字达200余万个。

《收获》杂志社自1965年底开始,三番五次打电话、发电报父亲催要第三卷。父亲原打算与出版社交换意见,修改后再《收获》发表,但经不住杂志社的一再坚持,只得答应他们的要求。《收获》1966年第2期刊载了《艳阳天》第三卷。这次刊载又不是“全貌”,出版社怕影响出书,不同意刊物分两期发,因此只刊载了二分之一强的内容。无巧不成书的是,《艳阳天》第一卷发表在《收获》1964年的复刊号上,而第三卷则发表在《收获》1966年3月25日出版的停刊号上,这一天又恰巧是父亲34岁的生日。

1966年1月,父亲对《艳阳天》第三卷校样做了最后一次的修

1966年3月,《艳阳天》第二卷出版,印刷15.5万册3月3日父亲看到样书欣喜之余,感到与第一卷相比书价明显偏高,忧虑许多读者买不起。当同年4月第二次印刷,加印了20万册时,价格从每册2.15元降至了1.45元,才使父亲消除了担忧

1966年5月,《艳阳天》第三卷出版,原计划在6月15日左右送达新华书店出售,但是却没有如期出现在书店的货架上父亲直到当年的10月25日才在出版社第一次看到它,并拿回两册样书。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是因为当时“文*化大革命”已经开始,印刷厂虽已印刷、装订完毕,出版社却没敢公开发行。父亲为防不测,使三卷本《艳阳天》能够完整地保存于世,便将其中一册交给挚友杨啸,托他带到内蒙代为保管。1967年1月,父亲因执行“资产阶级反动路线”受到连续3个月的审查、批判及检讨。3月初,人民文学出版社经过两次严格的审查,认为《艳阳天》没有政治问题,决定发行第三卷,并派人到北京市文联征询意见。文联一李姓女造反派接待了出版社的来访者。此后不久,不仅《艳阳天》第三卷没有发行,第一、二卷也在北京各新华书店下架,所有售货员对询问者的答复均为:“书没有问题,但作者有政治问题就这样,已经印刷好的15万册《艳阳天》第三卷,一直堆放在出版社的仓库中沉睡。因保管不善,虫吃鼠咬、水浸发霉,破损十分严重。20世纪70年代初,周恩来总理主持召开了全国出版工作会议,中央开始抓文艺创作和出版工作。1971年5月,《艳阳天》通过审查解禁,第三卷从沉睡中被唤醒,三卷本《艳阳天》完整面世。

尽管《艳阳天》受到读者的好评,父亲自己看来,这部小说绝不是他创作的顶峰,更高的目标还在前边;在创作上,他将改变以往“量中求质”的方式,要开始“质中求量”。

《艳阳天》之所以拥有众多读者,得到社会多方面的关注与重视,除了有父亲的艺术功底、写作技巧等方面的因素外,还在于书中所描写的人与事,都来源于生活,都是他耳闻目睹,甚至亲身经历而非常熟知的。

许多读者都认为书中的主人公萧长春就是京郊顺义焦庄户的萧永顺,以至于一些受了感动的读者给他写信,还有的专门跑去访问他。其实,这个当时与父亲有着九年密切交往,既是良师又是益友的萧永顺,只是在结构这部长篇小说以及写初稿的阶段,萧长春这个人物的具体原型。他小时候给地主放过猪,讨过饭,当民兵,后来又参加解放军;第一个五年计划开始的时候,以一个荣誉军人的身份,回到故乡,带领本村的贫苦农民走组织起来的道路,成全县的一面红旗。为了丰富、深化、塑造好这一个“萧长春”,父亲几乎把他十几年在农村所熟悉的党支部书记、基层干部及荣转军人都调动起来:从这个人想到那个人,由那个人想到这个人,把这些人跟萧永顺“融化”在一起,使得萧长春这个人物形象在心目中越来越清晰、越来越活跃、越来越具体,以至成了一个真实的人,使父亲完全相信了他,感到这个人就出现在自己的眼前,必须马上用笔表现出来。随着作品起草、修改,作品完成,故事情节都不是萧永顺一个人的了,只是还保留着他的精神、气质、个性特征等。父亲是用真心、用实情来书写萧长春的,他在一篇文章中是这样表述的:“我塑造萧长春这个形象,不仅比较了解,而且是带着叙述最亲的人那种抑制不住的强烈感情。写到主人公为胜利高兴的时候,我面对稿纸放怀大笑;写到他那唯一的儿子被敌人杀害的时候,我的泪水湿透了稿纸……”


                                           未完待续


  《曾经的艳阳天  我的父亲浩然》已团结出版社2014年1月出版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