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秋川:《从两封信看浩然对稿费涨降的心迹》
(2014-12-18 09:26:22)
标签:
浩然梁秋川稿费心迹文化 |
分类: 资料 |
从两封信看浩然对稿费涨降的心迹
浩然需要钱。他要养家糊口;他要资助家乡农村的至亲;他要帮助众多的农民朋友;他要招待来自全国各地亲朋好友。浩然不爱财。他曾拒绝了百万酬金的广告;他曾谢绝了百万金额的版权转让费;他曾将当时来讲是巨额的稿酬全部交纳了党费。
浩然一生创作了一千三百余万字的文学作品,但他“生不逢时”,创作生命最旺盛,大量发表作品、出版书籍时,不是稿费逐步走低,就是索性取消了稿费,所以他辛劳一生,作品多多,也没能赚得“盆满钵满”。
浩然是心安理得的,他热爱的是写作本身,而不是用写作来赚取钱财。在他近半个世纪的写作生涯中,多次遇到稿费涨降的情况,每每临到这样的关头,他首先想到的,都不是自己的得失。在这样的情况下,浩然有怎样的心迹呢?从两封信中我们就可以清楚地看到。
一九六五年七月十四日
“如今《人民日报》、《人民文学》等报刊,对工农作者已不发稿费,送一些书,对于作家,最高者每千字六元,短篇集根本不给稿费了。郭之《公社的人们》只得九十几块钱。北京一名为范以本者,得二十五元稿费,退到作协,大受推崇。我倒不以为然。工人可以,农民作者灯油恐怕也打不起了。”
一九八三年九月廿一日,正在外地休养、写作的浩然写给其子的信中有这样一段话:
“稿费又‘上涨’了,据说高的千字十九元,低者也十二元(我这几本书又没赶上)。但我不把这种现象当成福音。什么东西都涨价,人民币‘毛’了,一般老百姓可怎么生活呀?”
这两封信,一封写在稿费正在逐渐的走低,一封写在稿费正在快速的上涨,浩然想到的是“工人可以,农民作者灯油恐怕也打不起了。”、“人民币‘毛’了,一般老百姓可怎么生活呀?”。这两封信,一封是写给无话不谈的挚友,一封是写给骨肉至亲的儿子,信里所讲的自然都是真心话,不似在座谈会,或报刊上表态,即便思想不通,也得表示支持、拥护。
浩然需要钱,但他不爱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