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曾经的艳阳天  我的父亲浩然》第九章(2)

(2014-10-17 10:05:21)
标签:

浩然

梁秋川

曾经的艳阳天

我的父亲

文化

分类: 资料

《曾经的艳阳天  我的父亲浩然》

                                     梁秋川

第九章(2

 

《中国青年》编辑部收到稿子的当天就给父亲打来电话,约到杂志社去一趟。父亲如约来到《中国青年》编辑部,张天和昌耀两位编辑将他领总编董易的办公室。董易握着父亲的手非常热情地说:“我正企盼有篇好小说奉献给百多万读者,你的稿子就送来了,实在是喜从天降。你的小说写十分成功,通俗懂,很大众化,尤其充满新生活的时代气息,具教育意义,一反过去那些写青年们考不上大学就悲观失望,就认为此生再没前途而痛不欲生的老框子,整个小说是积极向上的。你塑造的那个新型青年夏青苗一定能成为青年们学习的楷模。全编辑部的同志读过你的小都为之高兴,都感谢你对我们的支持

    父亲还是平生第一次听到对他所写稿子的这般赞许和夸奖,激动得不知如何是好。董易接着又说:“这篇稿子我们决定发表,把已经上版的两篇文章撤下来,这一期就上。所以请你再辛苦一下,有几处我画了记号的地请再稍事改动。具体意见由他们两位跟你交换。我们的看法只供参考,怎么改我们尊重作者。你同意改就改,不同意这样发表也可以。”

    编辑主要意见是压缩篇幅,因为《中国青年》除了偶有连载,从来没有发表过这么长的文章,因此希望父亲尽可能删除文字,以适于版面的编排。

    对于这种削足适履式的修改,父亲本是不乐意接受的,但很想在《中国青年》这样一个发行量巨大、有影响的刊物上发表作品,只委曲求全。因第二天就要连夜排字、校对、插图、画版,还要付型印刷,所以当天晚上父亲便开始了修改工作,次日一个白天仍继续关在屋里改写。修改完毕,字数不仅没有减少,反而有所增加。万般无奈之下,父亲只得采用“剪刀加浆糊”的办法,有的地方删去几句,有的地方砍削半页,有的地方干脆整页拿掉。如此这般之后,总算达到了一万字以内的要求,这才透口气,急忙将稿子交给编辑部

    当天夜间,张天和昌耀两位编辑又匆匆来到家里找父亲原来,副总编董易看过打印出的校样,认为小说删去不少的血肉,剩下骨头太多要按原稿发排,把删减的部分全都恢复

    父亲听完两位编辑的讲述,简直有些目瞪口呆,心中十分慌乱,他不仅有这篇小说的底稿,连剪裁下去的那些纸片也早已打扫到楼下的垃圾箱里。因担心垃圾被清洁工人运走,三个人都紧张万分,急忙从3冲到楼下,又奔到放在宿舍楼后门口的那几个垃圾箱子跟前。

    幸好,清洁车还没到,垃圾没有被运。三个人赶紧火柴照亮,弯着腰在那散发着浓烈刺鼻怪味的垃圾箱里翻找起来。正在此时运垃圾的汽车开到,工人们得知情况后,打开车大灯为他们照明。在明亮的车灯照射下,他们终于从废弃物里找到那些用手揉团过的纸条和纸片。

这篇小说终于按原貌发表在1957年第23期的《中国青年》杂志上。发表时,编辑将标题改为《夏青苗求师》,父亲对这个改动很满意。


                                           未完待续

  《曾经的艳阳天  我的父亲浩然》已团结出版社2014年1月出版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