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梁秋川:《浩然与曹继铎》(二)

(2014-10-01 14:21:39)
标签:

浩然

曹继铎

梁秋川

文化

分类: 资料

浩然与曹继铎

                                              梁秋川


浩然离开了《河北日报》,离开了曹继铎,他们人分开了,但心却没有分离,几十年来除了书来信往不断外,只要来到对方居住的城市,便要想方设法见上一面。

浩然和曹继铎的友情是真诚挚切的,他们对友情也是十分珍重的,两个人虽然身在异地,却仍然时时关注着对方,每当看到对方在报刊上登载的新文章,都能引起他们对过去那段追梦时光的美好回忆。

一九七二年初,曹继铎准备撰写一部反映水库题材的长篇小说《银浪滚滚》,但因为种种原因,信心不是很足。浩然得知消息后,立即给曹继铎写来信,想方设法给他鼓劲、出主意:

 

我认为你完全应当有信心写下去。干一番事情,尤其脑力劳动的事业,没有信心是不行的。因为信心可以增强毅力,毅力是实践的重要动力;有了坚强的毅力,持之以恒地实践下去,久而熟之,熟能生巧,理想的事情就能成功。

你也不要急躁。急躁常常是因为缺乏必要的信心所致。你写长篇应当‘放长线’,从容不迫地写,长短结合地写,短篇经常不断,最后完成长篇,两者都有所得,起码得其一。”

 

这一年的五月中旬,浩然到石家庄观摩河北省话剧院《艳阳天》的彩排,在紧张的工作之余,推辞掉为他专门安排的午餐,专程来到曹继铎家,与他商谈那部长篇小说的构思、谋划。

曹继铎更是没有忘记他的这位老朋友,在浩然跌入人生低谷的时候,写来一封封鼓励的信函,当看到浩然发表在《人民文学》一九七九年四月号上的儿童故事《胖娃娃》后,立即写来贺信。曹继铎的贺信使浩然很感动,立即写去了复信,以示感谢。

一九八三年,浩然正在上大学的小儿子秋川到石家庄实习,这是他有生以来第一次离开家人的“远游”。远在山东某地农村访问的浩然心里实在无法放心,便写信来问:是否到《建设日报》社找过曹继铎叔叔?他是我的好朋友,有什么要求,尽可提出。曹继铎从浩然的来信中得知消息后,马上主动联系秋川,询问工作、生活情况,有什么事情需要他帮助解决,并将秋川叫到家里热情款待。

一九八五年十月,曹继铎为自己即将出版的第一本散文集《绿色赋》请浩然作序。浩然对给好朋友的作品写序是比较“怵头”的,因为在这样的文章里,既要爱护作者,也要尊重读者,同时做到实事求是,才能保持自己的“身份”;在文章中加上只言片语都是不容易的。浩然希望自己每一篇这样的文章中都“真诚”,尽可能避开俗套的玷污。尽管如此,浩然还是爽快地答应了,放下自己紧张的写作,用了几天的工夫把书稿认真看了一遍,将序言写完。在序言里浩然这样写道:

 

    曹继铎没有良机奇遇的幸运,也不善于钻营取巧。他把五十年代青年人那种“傻”劲儿保持得太多太久。他只会下笨功、出苦力地做事。而长悠悠的二十余载的报纸副刊编辑的职业,占去了他的时间,束缚了他的手脚,同时也延缓了他的艺术形象思维能力的发展和提高。但是,他既无怨言,也不气馁地在困难沙漠里跋涉不停。

   人生经验的积累,早就一再告诉我:“坚持就是胜利”。那么,曹继铎算不算胜利了呢?诚然,他没有写出“轰动”的作品,也没有跻身于名流之行列。可是我们必须看到:三十年间,他采写了上千条新闻,阅读了上万篇稿件,编发了几百期副刊;与此同时,他拾拣、挤用了午休、睡眠,以及感冒发烧的病假时间,创作出一批散文作品,这些不都属于一个文学事业追求者的胜利果实吗?以曹继铎为标尺,量一量一九五五年我们那伙曾经发誓要一块儿为文学事业奋斗而在中途却步的同辈人,曹继铎尤其应该算个胜利者!

                                         未完待续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