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梁秋川:《浩然与曹继铎》(一)

(2014-09-27 10:51:51)
标签:

浩然

曹继铎

梁秋川

文化

分类: 资料

浩然与曹继铎

(一)

                                                  梁秋川

 

在文学道路上艰难跋涉的浩然,一九五四年五月在《河北日报》副刊上接连发表了两篇描写农村新生活的小说习《两千块新砖》和《探望》,引起当地政府和报社的重视,被破格选拔到《河北日报》,在通县地区记者站当了新闻记者。这一年,浩然二十二岁

一年之后的一九五五年六月,因工作成绩突出,在全国农业合作化高潮到来之际,浩然被调往保定《河北日报》社,成为驻社记者,从此驰骋在燕赵大地上。

有一次,浩然从太行山区采访归来回到报社,见平日清冷、形同虚设的篮球场上有几个年轻而又陌生的正在那里玩篮球,使那儿显得异乎寻常的热闹。这几个精力充沛,球技亦佳的年轻人,引起了浩然的注目。跟记者科的同志一打听,才知报社近从各地区学校选拔一批优秀毕业生,来充实编辑队伍,打球的便是他们。

曹继铎便是这些人中的一个。他曾先后担任过《河北日报》编辑《建设日报》副总编辑、石家庄地区文化局副局长、石家庄地区文联副主席、石家庄地区作家协会主席,河北省散文学会副会长,《散文报》主编,石家庄市作家协会名誉主席等,但那时,他刚从河北保定师范学校毕业,在报社担任实习校对。

    浩然比曹继铎年长三岁,相仿的年龄,好似有一种无形的吸引力,使浩然与那群少有世故,多有天真的年轻人很快相识,以曹继铎为首的几个人还对浩然这个报社中年纪最小的记者“崇拜”起来。由于“近朱者赤”的原因,迷上文学创作,正为成功而拼搏求索的浩然,渐渐地把他们几个也影响得立要当作家。一有时间们就凑在一起,谈文学,谈理想,谈们共同的奋斗目标。从此,在办公室的灯光下,在省会保定的街头,在古莲池的泉水边,在郊野的青草地上,都一再地鸣响起们议论探讨文学入门之道的热烈而又豪迈的声音……

相同的性情和爱好,随着时间的推移,使得浩然与曹继铎成为挚友,几乎达到密不可分,形影不离的程度。又是一年后的一九五六年夏季,浩然把在蓟县乡下生活的妻子杨朴桥和大儿子红野接来,在保定后卫街6号租了间仅有五平方米的倒座小屋。这间小房月租5元,逢雨便漏一张双人床大的土炕几乎占据了整间房子,而曹继铎就成了这间小屋的常客。晚上,等一切都安静下来,妻儿在炕的一端横着睡下,浩然就在余下的一小块地方放个小炕桌油灯照明写小说一写就是半夜。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下,浩然写出了《喜鹊登枝》、《雪纷纷》、《新媳妇》等二十余篇小说,还有后来报废的长篇小说《狂涛巨浪》初稿。

浩然的写作是极其刻苦的。曹继铎曾回忆一九五五年冬天他所见到的一件事:“一个深夜,轮到我值夜班,我从编辑部办公楼路过时,突然发现一片漆黑的办公楼的东头一楼,有一间办公室亮着灯光,我走近了,透过玻璃窗,看到的正是浩然!他身披一件旧棉大衣,正在专心伏案工作,那情景,当即使我感动得热泪盈眶——只见他的眼睛肿得像桃子一般,已经难以睁开。他便用左手掰开左眼的眼皮,那么艰难吃力地用右手‘爬格子’,桌子上放着盛满热水、冒着热气的茶杯,他不时用热气熏着红肿的眼睛,也不时用嘴嘘着哈气,温暖着快要冻僵的右手……后来,他告诉我,当时写的那篇小说,正是他的第一篇成名作《喜鹊登枝》的姊妹篇《春蚕结茧》。”在浩然的感染下,为实现自己的志愿,曹继铎以浩然为榜样,更加刻苦地练习写作,终于在一九五七年四月的《河北日报》上发表了自己的散文处女作《我的二大伯》。

一九五六年九月北京的俄文《友好报》要调浩然去当记者。走与不走,他迟迟不能下决心,他实在舍不得离河北省,舍不得离开《河北日报》,舍不得离开包括曹继铎在内的那些文友,还有他在后卫街的小屋……

当浩然要调到北京去的消息在报社传开后,许多人都冷漠对待,连有的领导对浩然也打官腔说:“走不走,你自己考虑答复。”唯有曹继铎等几个小青年执意而真心地挽留,舍不得让浩然离开他们。曹继铎特意来到浩然的小屋,直截了当地说:“别去,要走就到下边去,咱们是农村长大的,调到大都市能体验什么生活”他的话也正是浩然所想的。但是最后,浩然还是在种种主客观因素的影响下,到北京上任去了。

                                     未完待续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