浩然早期习作小说之《代耕》(节选)
(2014-08-18 09:16:15)
标签:
浩然早期习作小说代耕文化 |
分类: 著作 |
浩然早期习作小说之
《代耕》
(节选)
(一)
初夏的天气,有点子热劲儿,贴晌午的太阳照着二森的圆脸,像一块红布。他跨着大骡子车辕,手里甩着小鞭,两只大眼睛不住望着大海洋般的麦地:麦子绿油油的,宽大的叶子卷着,托着才吐出的大麦穗子。虽然还没有壮粒,但从它又粗、又壮的骨骼来看,就可以断定麦子的收成。做活的人好多都回家去吃午饭,可是,远远还有的水车“叮当,叮当”的响着。
南风轻轻的吹来,一阵清香味儿,一直送到二森的鼻子里,本来被日头晒的挺腻歪,一闻到香气,马上就觉着轻松起来了:因为他从香气里闻到了丰产的气息。
他想,不久遍地的麦子就要变成金黄色,每一棵都要垂着沉甸甸的大穗子来;丰产了,就有了建设的资本;将来兴修水利,买机器,开办工厂,使拖拉机……到幸福的、美满的社会主义社会!年轻人的热心是很容易被这一切吸引住的。他是多么兴奋啊!
忽然,他好像听见飞机“嗡嗡”的响,不知是真的来了飞机呢,还是他的心理作用?因为他想起今天在集上区委书记的讲话,他说美帝又在朝鲜和我们东北散布细菌,用这个绝灭人性的武器,来大量屠杀和平人民,这种武器是多么无人道啊!
他在八、九岁时的一个中午,妈妈领着他,给在地里生产的爸爸送饭去,当他们走到地里,爸爸已死在那里了。不一会,妈妈和他也害起病来。这时正赶上支部书记李大叔从盘山(抗日根据地)里开会回来,他说这是日本鬼子散布的杀人细菌,他马上叫大家隔离开;又跑到盘山里找来八路军的卫生员,把他们的病给治好了。那年是死了多少人呀!他想到这里,不觉打了个寒战,随后出了通身的冷汗。
“要不是志愿军保卫祖国边疆,到朝鲜打美国鬼子,哪里能有今天,哪里会有将来,细菌早就在家门口施展啦。支书说的话对,饮水要思源,战士们为了人民,为了祖国,把宝贵生命都献给我们了。人家流血保卫祖国,我们流汗建设祖国,更要做好代耕工作,才对得起战士,才对得起自己的心,才有更大的胜利!”
他想着,大车已轧过一座大石桥。
…………
(四)
他俩才一进村,互助组员大连、李常也扛着锄从地里回来了。
“你们俩怎么约好的?又一块儿回来啦?”大连拍着手说。
没等瑞芝说什么,李常已经迎面跑上来,跟着很多人围拢着看这新农具。
大家正呛咕,瑞芝在车上看见一个背书包的小孩子被石头绊倒了。她跳下车去跑来,把孩子扶起,拍打着土,抱在怀里用嘴吻着孩子的脸安慰他。小孩子得到这种温暖,一声也没有哭。
这小孩子是军属李大娘的孙子。他娘被日本鬼子杀了,爹参加了志愿军。瑞芝从小就照顾他,虽然她还是个姑娘,对孩子的态度却像慈母一样。
她把孩子一直抱到学校交给老师,自己才回来。
这时大车已经开进李大娘院里,见李大娘两只眼睛笑成两道缝,围着这新农具转着看,见李大叔跟二森他们说什么,走近了,才听见是积肥的事情。
“……我的意见是这样:我们要长久打算。当然把炕坯换下来也能解一些问题。”支书李大叔说。
“是呀。昨个晚上,二森、瑞芝我们娘仨商量一回啦,今年家里粮食有富余,买两只小猪踩着圈,凡是我没个事,喂着呗。”李大娘笑着说。
“我们六月上山打荆树垫圈。”大连接着说。
支部书记望着这群年轻人微笑着点点头。
大家又聊了一阵,就都回家吃饭,吃完饭好和泥、脱坯,明儿一天就能干,后个就搭。
二森和大连在北头住,两人并肩往回家走,才一拐弯,二森发现李大娘的北房后檐被大连家园子里那棵大杏树遮着,树枝子挂着像蒜瓣子一样绿的透亮的杏子,重重的垂在房上。一阵小风,树枝便扫着房上的瓦,要是风大的话,瓦就会被刮掉;再者,树大叶厚,阳光照不着,容易漏,对房有损失。二森把这道理给大连说了一遍。
“好办,我拿锯把它伐了!”大连瞪着大眼珠子,要去拿锯。
“不用伐,就把遮房那边的树枝子砍下来就行啦。”二森拦住大连说。
一会大连跑到家里,拿来一把斧子,猴一样的爬到树上,抡着斧子就砍起来了。
“这我不心疼,没有军属家的儿子出生入死的保国,什么也没有;再说,一棵树多少钱,一层房多少钱。”大连一边砍着,一边对二森这样说。
不一会,一蓬伞似的大杏树,变成了一个电线杆,掉在地下的树枝、小杏子滚了一地。
大连爹扛着锄头正要来锄菜,听到有人砍树,忙跑来。他一见树被砍的像一个秃葫芦了,瞪大眼睛喊起来:
“你疯啦,没啥事,你砍树干啥!”
“要房还是要树!”大连在树上粗声粗气的说。
二森忙把道理给大连爹一讲,老头子乐了,小胡子一劲抖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