浩然早期通讯之《把图书送到偏僻的山庄》(节选)
(2014-05-13 09:01:22)
标签:
浩然早期通讯图书偏僻的山庄文化 |
分类: 著作 |
浩然早期通讯之
《把图书送到偏僻的山庄》
梁浩然
有一个年轻人,在涞源县,哪怕是最偏僻的山村,人们也都认识他,人们都亲热地叫他“老赵”。
老赵的名字叫赵治华,两年多前,他从河北平原的一个小城市,来到涞源县的新华书店作了图书流动供应员。在这以前,跟一些人一样,他是不大喜爱山区的,认为自己是个高小生,当了个没出息的“小买卖人”真委屈,为这事,他苦恼了好多日子。哪里知道,仅仅几个月的时间,经过他亲身体验和党的教导,他慢慢地认识到自己工作的意义,不光使他安心下来,他对山区热爱起来了。他不断跟伙伴们说,山区多好呀,人们勤劳、朴素,待人可亲哩,走到哪儿,跟家里一样,就是人们文化较低,你们看,山区人们办农业社、繁殖牲畜、封山育林,哪一样不需要书刊帮助呀!
第一次下乡,他可为难了,爬山越岭来到村,把书往村里办公的地方一摆,先是没有人看,要不就乱翻一阵,临完一本也不买。这天,他闷闷地把书背回来了,心里想:“好心好意,把书给人们送到家门口,可就像人们一点也不需要似的。”夜晚,经理许浮萍用手拍着他的肩膀,含笑地说:“不是不需要,是人们还不了解书的作用,咱们图书流动供应员,不光是供应图书,也应当是宣传员,人们明白了,就会抢着买。”赵治华躺在床上,细细地一想,可不是工作方法有毛病?自己光把书往那儿一摆,就坐在一边呆起来了,到时候就收摊,不是有许多农民一边翻着书,一边用眼看自己,好像要问什么似的?第二天早起,他吃了饭,就背起书袋走了,从此他改变了过去的工作方法,到了村先把书摊摆好,一本一本向大伙介绍,说了书的名称、内容,还说明对农业生产和生活有什么用处,这样人们听了,不少的忙着回家拿钱买本书,他的工作打开局面了。
过去新华书店涞源支店的工作人员,多是“坐守门市”,下乡也是去一些大村、镇,许多住在偏僻地方的农民,一年半载不进城上镇,根本买不上书,赵治华发现了这个问题,主动向领导建议,把全县所有的村分区、划片、划线路、包干负责,保证村村能供应。这个建议受到领导上的支持,把全县七个区,划成三片,又按地区划出往返路线,这样做偏僻地方农民买书的问题解决了,画刊销售量也增加了。后来赵治华又发觉农忙时候,白天农民忙在地里,晚上人们很累,山村住的又分散,谁肯黑价半夜跑来买本书呢?一天他来到西杏花村,看村里没有人,他猛然想,农民能下地,供应书的就不能下地吗?他背起书就爬上山坡的梯田,找到树下一块平坦地方,把书摆好,等农民休息时,他大声喊:“老乡们,快来买书吧!”农民们见书送来了,可高兴了,这一天就在地头上卖了二十来本书,从此在农忙时,他白天把书送到地头,晚上在农业社卖书,销售计划很快地超额完成了。
…………
发表于一九五六年一月《河北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