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润明致梁秋川
秋川同志:
您好,前天收到你挂号寄来的《曾经的艳阳天,我的父亲浩然》一书。我用一整天的时间几乎是一气读完的。掩卷之时我脑海里马上出了两个题目:浩然老师有这样的后代,在天之灵应该幸福;浩然是不死的。二月份是浩然老师逝世六周年的月份,前些日子我们浩然书屋还开展了一些小小的纪念活动,搞了一些浩然作品展读活动。浩然是我从小尊敬的作家,我这一辈子有两本书影响了我:一是《毛泽东选集》,二是《艳阳天》。很小的时候,乡村里也没什么书,村里发给每家每户一套《毛选》,让我学到了毛泽东思想;哥哥买的一本《艳阳天》,让我迷上了文学。尽管我没有成名成家,至今到了退休年龄,往事如歌,我还是很自豪的。
你为名人后代,能向广大读者推出这样一本有分量、有影响的著作,我们读者感谢你。我将向广大读者推介这本书,让更多的人知道浩然,怀念浩然。现在图书馆经常有人找浩然的书。我始终认为,一个村庄、一个县城只要有一个读者还想看浩然的书,浩然也是永远活着的。很多时候,因为我们老百姓人微言轻,任何发声都是苍白无力的,但我们也是一种社会基础,也是一种任何人统治不了的力量。这些年文化界一些人对浩然多有不公正、不正确的言论,我是见一个驳一个。报刊不发表,我就写公开信,就给文友写信,现在网上较好的批评信也不少。尽管我们这个社会乱透了,主持正义、有良知的人总是有的。
你这本书大都写了家情亲情和一些名人的交情。其实浩然老师最可贵的地方是广交普通农民老百姓。他一生大部分时间和精力在农村、农民中间。这里面的故事内容不是一本书能写完的,盼望今后还能写出《我的父亲浩然》的续集。也盼望《浩然年谱》、《浩然画传》、《浩然书信集》早日出版,并修订出版新的《浩然全集》。
我们永远怀念五十年代、六十年代、七十年代那个山清水秀、风和日丽、社会和谐的年代。那时候受苦受难的总是少数人,而现在谁都很难吸一口好空气、喝一口净水、吃一口无毒食品;大批下岗失业的工人农民、大批毕业就失业的大学生。有权有钱的人都跑到国外享福去了,人们肯岂怀旧,肯定怀念那个时代。历史不能倒退,读那个时代的作品也是一种寄托,永远的艳阳天,永远的浩然。我不会打字上网,只能用笔写信,望谅。
祝全家快乐!
赵润明
赵润明:赵润明图书档案馆馆长。赵润明图书档案馆位于河北省昌黎县西王庄,创办于1981年,系一所公益性家庭图书档案馆,内设“浩然书屋”。图书档案馆现有藏书8万册,档案资料2万份,年订报刊百多种,年增图书千余册,阅览室可供百人同时就读。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