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的艳阳天 我的父亲浩然》第一章(1)
(2014-02-04 11:44:09)
标签:
浩然梁秋川曾经的艳阳天我的父亲文化 |
分类: 资料 |
《曾经的艳阳天
第一章
祖父因灾荒逃离家乡,观音菩萨生日那天,父亲降生在唐山赵各庄——黑色的矿区小镇,黄色的故乡热土,留下美好的记忆——民间传说、地方戏曲,最初的艺术启蒙与熏陶——父母双亡,沦为孤儿,被见财忘情的舅舅逼上绝路。
如果不是命运之神的巧妙安排,在乡村的田野中将多出一个叫梁金广的勤劳本分的农民,而中国的文坛上则少了一个叫浩然的勤奋多产的作家。
我的祖籍在河北省宝坻县(现属天津市)。据家族中的老人讲,我们梁家的祖先是明初“燕王扫北”时,由山东登州府随军过来的,后在宝坻县县城东北半里远的地方定居,由一户人家逐渐发展成人丁兴旺的一个村庄,起名梁庄。因生活贫困难以度日,父亲的曾祖梁云生从梁庄北迁,来到当时只有七、八户人家的单家庄。
我没有见到过我的祖父和祖母,他们在我出生前十多年就先后离开了人世,只是从父亲的一些回忆文章中知道了点他们的情况。
我的祖父叫梁德盛,性情豪放豁达而富有同情心,跟他的祖上一样,都是热爱土地,热爱庄稼又聪明能干的本分庄稼人。家乡宝坻曾经很富饶,早年是个“康家出娘娘,芮家出宰相”的风水宝地。后来的情景则变化得很糟糕。它地处燕山前边大平原,泃河、周河在县界南边合并成蓟运河,流经宁河县入海,低洼易涝,十年九灾。在一次满怀丰收的希望,却又一次遭受到土地被洪水淹没,即将成熟的庄稼颗粒无收的情况下,我的祖父实在不堪其苦,难以守着妻儿苦熬岁月,就抛家舍业独身一人跑到了二百多华里外的唐山开滦煤矿赵各庄,为外国资本家下煤窑做工谋生。
在祖父只身逃到赵各庄后的一段时间里,祖母带着我的姑姑在乡间孤独的艰难度日。由于灾荒加上军阀混战、兵荒马乱,在乡村实在无法生活下去,祖母就怀着父亲、背着不到两岁的姑姑,长途跋涉,来到矿区寻找祖父。由于无钱租房,就在矿区南边、晒大粪人居住过的窝棚里存身。于是,1932年农历2月19日,也就是传说中观音菩萨生日的那一天,本应出生在故乡农家小院土炕上的父亲,因为天灾人祸,而降生在异乡赵各庄矿区小镇上一个大粪场子中的窝棚里。
位于矿区内的赵各庄镇,所有的街道上都铺着一层厚厚的乌黑乌黑的尘土,即使是无风的时候,也能被行人蹚得四处飞扬;高高矮矮的各式房屋也被从天而降的煤面面给熏染的乌黑乌黑的;稀稀落落的树木也被黑色所涂抹,只有在下暴雨的时候才能露出点绿色的真面目。总而言之,赵各庄的一切几乎都是黑颜色的。而紧挨镇边的大粪场子,终日摊晒着大粪汤,堆积着大粪干儿垛,一年四季,无论风向如何变化,始终飘散着一种酸、辣的臭烘烘的浓烈气味。就是在这样的环境和空气里,父亲来到这个人世并开始了童年生活。
居住在大粪场破旧低矮窝棚中的那些破产农民的孩子们,尽管过着贫困、艰苦的生活,却也有着他们的乐趣,依然在恶劣的环境中终日玩耍嬉闹,父亲就是他们中的一个。随着年龄的长大,父亲的活动范围也从大粪场上往外延伸,经常跟着姐姐和一些小伙伴到镇子外边的乡村玩耍,摘采野花,捕捞蝌蚪,给童年生活增添了更多的乐趣。直到晚年,父亲的头脑中仍保留一些美好的记忆,包括操着各种口音的矿工、高高的枯山、鲜花朵朵的旷野、一湾湾的清水、清水中游荡的蝌蚪以及祖父不是时常给他买却格外喜欢吃的“糖梨”。
汇集到矿区给外国资本家出卖劳动力的工人,都是因在家乡饱受封建剥削而破产,投身到这个“火坑”里来的河北、河南、山东、山西等地的农民。因此,父亲有机会结识到众多不幸的人,并在耳闻目睹他们遭受着种种不幸的折磨中生活、生长着。
由于矿井里经常发生事故,事故发生后那些伤亡者惨不忍睹的状态以及他们的亲属悲天怆地的哭号,也给父亲留下了很深的印象。这些事故、这些惨状使祖母时时提心吊胆的过日子,为下井做工的祖父担忧。在父亲四五岁那一年,一场大的坍顶事故发生后不久,祖父和祖母打听到老家没闹灾荒,便立刻决计举家离开煤矿,回家乡宝坻单家庄种地过太平日子。
父亲在乡村愉快地生活着。他跟小伙伴在黄土地上掏洞垒堰;用黄土和泥“做饭”;跟姐姐喂鸡养猫;跟着下地耕作的父亲,在地头上捉昆虫吃“任头”,在田间玩耍……在乡村,他吃上父亲亲手种出的粮食,经历了祖母的丧事,还和家中那头曾经顶伤过他的大黄牛成为了好朋友。这一切都印记在父亲的脑海中,留下美好深刻的记忆。过了一年左右的这种无忧无虑的时光,家中便遇到横祸——因传说祖父是发了大财回故乡的,因而遭到绑票。祖母变卖了土地和房屋,才赎回祖父。祖父虽然平安的回来,但在家乡却再也无法生存下去,全家只得再次回到父亲的出生地——赵各庄矿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