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孙宪荣:遗墨摩挲泪几行

(2013-10-10 09:10:02)
标签:

浩然

孙宪荣

遗墨摩挲泪几行

悼念

文化

分类: 评介

遗墨摩挲泪几行——谨以此篇沉痛悼念浩然先生

                                               孙宪荣

 

此时此刻,我和许多人一样焚起心香,遥视一个渐行渐远的文坛老人。

不知是冥冥之中一种情愫的牵动,还是什么别的原因,一向不怎么上网的我,却在2008年2月20日那天晚上和妻子迫不及待的打开新华网,一条黑色的标题新闻赫然入目“著名作家浩然于今日晨两点病逝”。一股说不出的情绪,顿时溢满于心头。我一步步挪到书柜前,情不自禁地抽出浩然生前亲自邮寄给我的几本书,翻开扉页,摩挲着先生那对我而言即熟悉又亲切的字迹,泪眼迷离之中,我的思绪纷繁杂乱。这注定又是一个不眠之夜,这不能不让我想起八年前(2000年)我奔赴三河拜见过浩然后,在当地那间小旅社度过的那个不眠之夜。八年的时光转瞬即空,我总感觉仿佛就在昨天,我正坐在泃河湾浩然那宽敞、明亮的书房,一边呷着香茶,一边和先生攀谈知心的话题。面对我格外敬重的作家,我又能受到先生热情接待,作为先生千百万中的一个读者,我无疑是幸福的。我如沐春风,同时,我又恍如置身于梦境之中。

先生和我谈话,完全是以一种聊家常的方式进行的。这不仅令我心存感激,也令我倍感亲切。现在想起来,我还觉得奇怪,在那个阳光明媚的下午,他竟跟素未谋面的我谈了好几个小时,因为事先我知道,他因几次患病,不仅行动不便,思维仍有些障碍。显然,他对我的到来,是很高兴的。他沉稳缓慢地对我诉说他的出生地、他的坎坷……我耐心的听着,尽管他的诉说对于我这位饱读他作品,对他的身世和家庭了如指掌的读者,无疑是一种重复。末了,他在沉默了片刻,忽然长叹一声,那叹声给人一种悠远空旷,还又回肠荡气的感觉,似乎是一个已疲惫不堪的旅人终于到了终点后,从心底发出的声音。随后,他以一种近乎于绝望地口气哀叹道:“唉——做人难呀!”我抬起头来,正迎上他那双深沉的,闪闪烁烁的眼睛。我发现先生流露出一种怅然若失、而又令人难以琢磨的神情。这瞬间的一幕,永远定格在我的脑海。先生,你是否知道,你的沉默、微笑、连同你那一声叹息,是怎样的让我千百遍的咀嚼,温暖着,又咬啮着我这颗敏感而又脆弱的心……随着岁月的流逝而愈发地生动起来也深刻起来。

我当时的那种异常沉重的欢欣与激动,令我终身难以忘怀。为了留下当时的真实情形和抒发内心难以抑制的冲荡不息的感慨,我于当年回来后,用了将近一月的时间,历尽艰辛,夜以继日,发挥和调动我全部的写作潜力,几易其稿,写了篇《今生难忘泃河湾》的人物专访。该文首先发表在当年七月十二日《阳泉日报》文学副刊,以后又相继见报于《三晋都市报》、《阳泉矿工报》、《山西工人报》等诸多报刊。我当时还特意给浩然先生邮寄去一张样报,一来希望得到他的指正,二来让他分享我喜悦的心情,我在和先生的通话中,明显感觉到先生也很高兴。

浩然先生的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作为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中国的一位标志性作家,他不仅家喻户晓,甚至在一度时期达到了别人无法企及的辉煌。他在晚年的最大功劳,就是他安居冀东三河后,实施的那项在全国独一无二的“文艺绿化工程”。即扶持和发展农村文学新人。浩然在写给我的一封信中曾经这样写到:“……尽管不甚理想,成绩还算有一些,从来没有出版过诗集、小说集的三河县志的这一空白,让我的努力的做出些牺牲为代价,终于给填写上了”。我后来从《苍生文学》得知,浩然仅给文学爱好者的回信,就达几百万字相当于他的一部多卷本小说《金光大道》,广大读者也可能不知道,这些信札皆是先生用震撼的手写下的。

先生共给我写过六封亲笔信,邮寄来四本签名本。在每封信上的开头和签名本的扉页,自始至终无一例外都用“宪荣同志’这个称呼,而在签名本的落款处除了署上他的名字外,还注明他的书斋“泥土巢”或“泃河湾”。他始终把我当成一个平等的朋友,或是忘年之交,倒是让我在惭愧之余也颇有些许自豪。

对于先生的病逝,其实早在我的意料之中。从2000年以后,因浩然先生病重住院治疗,我就无法和他联系。前几年,我还请我的一位朋友,驰名山西的一位书法篆刻家为他刻了两方私印。邮寄给他在北京工作的女儿梁春水,我从他女儿和他同事的口中得知,他在北京某个大医院长期住院治疗,其先是不会说话,在后来便不省人事。我一直盼望着他能平安康复、盼望着奇迹能在他身上发生、盼望着我某一天再去拜访他。万万没有想到仅有的那次一别,竟成了我们的生死永诀……而今而后,我到哪里再去找这样的人啊!

 

                                              2008年3月

 

http://blog.sina.com.cn/s/blog_ad50d2c0010152u9.html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