浩然发表的最后一篇儿童文学
桥
一年级小学生小文的妈妈,在学校门口喊住二年级的小学生菊花说:“大婶求你个事儿。”
菊花停住脚步问:“啥事儿,您说吧。”
“我要跟拖拉机进城拉东西,怕晌午赶不回来;下学的时候,你把小文替我带回家,交给他奶奶行不行?”
“行。”菊花嘴里这么答应着,心里却想:“真娇气,都是上学的大孩子了,出门还得让人接送!”
“我可托靠你了,小文出了闪错,受了委屈,我可找你呀!”
“行。”菊花依旧回答一个字儿,觉着小文妈妈说话太没礼貌,心里越发不高兴。在往学校里走的时候,自言自语地说:“又不是进了城、上了镇,就在村西头,用得着这么担惊受怕的吗?小文爱回家不回家,谁管你们的闲事儿!”
一堂课刚完,猛然间下起暴雨。那雨特别大,天顶上像有个闸门打开了,一骨脑地往下倾泄。等到雨过天晴放学的时候,就瞧见墙头被雨水浇坍了,操场让雨水冲烂了;泡桐和杨树叶子被雨水给掠下来,撒在湿漉漉的地上;到处散发着一股子潮湿的水腥气味……
菊花背上书包,头一个跑出学校门口。她迈了几步,就瞧见从小学校通向村里的十字路口,横了一条被雨水泡起来的稀泥塘,差不多有一公尺那么宽。
后边蹿过几个男学生,个儿大,腿长,一个跟一个地纵身跳了过去。
菊花也想跳过去。她年纪小,腿短,一跃一落,没有达到对面的岸上,“叭唧”一声踩进稀泥里,鞋湿了,还溅了两腿泥浆。
有一个更小的孩子吓哭了:他是小文。
登上岸,正从脚上往下跺泥巴的菊花,扭头瞥一眼,忽然想起小文妈妈的嘱托,脸上一热,赶紧不顾一切地蹚着泥水走过来。
“别哭,别哭。你妈托我照看你了。”她哄着小文说:“你跳不过去,我带着你从村南头绕着回家,一定把你交给你奶奶。”
听了她这话,小文不哭了;一大群一年级的小学生也高兴地说跟他们一块儿走,免得蹚泥水,弄脏了鞋子和袜子。
菊花对大家说:“咱们一块儿绕过去,我领道儿;下午上学的时候,我再领着你们照样儿绕过来。”
小文问:“要走多远哪?”
菊花说:“远怕啥,我带着你走。”
小文说:“我姥家有条河,河上有座桥,从桥上过河,可近啦!”
菊花听了这句话,心里一动,脑瓜儿一转,拍起手来说:“对,对!咱们自己搭个桥吧。”
小学生们七嘴八舌地吵吵起来:
“搭桥得有工人叔叔!”
“还得有大吊车哪!”
菊花大声说:“咱们自己干。咱们用手。走,都到坍塌的墙豁子那边,去搬砖头呀。”
每个小学生搬了一块砖头来。可是他们都不知道“桥”怎么搭,让人怪纳闷儿。
菊花又一次跳进刚才她没跳过去的那段稀泥塘里,喊一声:“给我砖头。”
小文先把砖头递给她。
菊花把砖头放进泥浆里,直起身:“给我砖头!”
另一个小学生也把搬来的砖头递给她。
菊花又把砖头放进泥浆:接过一块,放一块,一块连着一块地摆进泥浆里;泥水深的地方把砖头淹没了,就在上边再撂一块。
“桥修好了。”菊花把最后一块砖头摆到靠岸边的地方,招呼小朋友,“来吧,你们都从桥上走过来吧!”
同学们终于明白了,一个个欢蹦乱跳地踩着砖头走过挡住路的烂泥塘。
下午,一年级小学生小文的妈妈送小文上学,走过那个“桥”,追上二年级的菊花,夸她:“你真热心,你真聪明!”
一九八三年八月二十七日草于文登县
收入《浩然选集》(五)、《浩然全集》第18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