浩然心目中的作家们之石果

标签:
浩然石果心目中的作家们文化 |
分类: 著作 |
浩然心目中的作家们之石果
建国初期,即1953年2月到1954年9月这一年多的时间里,《人民文学》杂志上,接连地刊载了石果的四个篇幅相当长的短篇小说。他的作品,以其扎实浑厚的生活内容,跟当时国家政治形势协调融合的主题思想,置根于民族文化土壤之中,而吐展出新枝嫩叶的艺术风格,而获得了成功。石果这个无名作者,立刻引起几位文学权威的重视。一些对文学怀了理想、却不得入门之道的青年作者们,对石果艳慕折服,力效其法;尽管,他突然销声匿迹,且长达三十年之久,仍未忘记他。
石果原名何恩余,贵州省湄潭人,生于1917年。他当过红军,打过游击,作过较长时间的地下党的工作,曾数次被捕。解放后,先在本县搞地方工作,后在遵义地委编《新遵义报》,1953年调到贵州省文联,现为专业作家。
1982年,贵州人民出版社出版了石果的第一本书:《喜风集》,几乎囊括了他的全部“成品”。据闻,他的长篇《沧桑曲》在刊物上连载了,却未见单行本。我们所选的《喜期》、《风波》和《官福店》三个短篇,是石果的代表作。所表现的内容,都是刚刚在政治上解放、经济上翻身了的贵州高原山区的农民,正在奋力地从旧的思想精神缚巾挣脱出来,建树新的伦理道德观念和新的生活信念。我们农村的读者读这些作品,很有旧梦重温的意味:既能促使我们回头看看农民是怎么走到今天的,也能激励我们对未来充满信心,昂首阔步地走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