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远逝的牧歌:《著名作家浩然走了......》

(2012-11-21 09:12:01)
标签:

浩然

远逝的牧歌

文化

分类: 评介

 著名作家浩然走了...... 

远逝的牧歌

 

  昨天早晨起床不久,在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新闻联播里,听到著名作家浩然去世的消息,我的心一阵抽缩,似乎有一股冷风霜雨扑面而来,将我混沌的大脑刺激的冰凉而又清新。我索性打开了窗户,让凛冽的寒风吹着我两行冰冷的泪滴……

   是的,可以说,我们这一代人是读着浩然的书长大的。那是在文*革后期,十几岁的我正是渴望读书的年龄,可是边远的伊犁书店里偏偏没有什么可以读的书籍,那些我曾经读到过的小说《林海雪原》《红岩》等,都被当作“毒草”而加以批判,从书店里彻底消失了。有的都是革命故事之类的,看多了便索然无味。记得大约是1972年之后,陆续有些新作品问世,比如少年体校生活的《新来的小石柱》,反映矿山工人生活的《沸腾的群山》,反映赤脚医生的《红雨》,还有《草原新牧民》《青春》等。这其中最吸引我的还是浩然的长篇小说《艳阳天》。据说《艳阳天》是文*革前写成的。那时的浩然才三十二三岁,可以说是个文学才子。但我知道,生活中的浩然特别的朴实,特别的农民化.只读过三年小学的他,十几岁的时候,就利用在村里的业余时间,一边生活、一边学习、一边写作,是个自学成才的农民作家。而且成名后的浩然,依然生活在农民中,没有架子,朴实谦逊,他知道一个作家的真正价值在于他的作品是否能够让农民喜欢,而且他对文 学新人的扶持,特别的尽心,留下许多佳话让人们敬仰。这从作家陈建功近来写的《一张别有来历的照片》一文中可见一斑。

  记得我翻来覆去读浩然的《艳阳天》的时候,说不上为什么那样喜欢这部书,厚厚的三大卷本,我不知读看了多少遍,书中的人物,还有故事情节,那怕是一些我喜欢的语句,我都熟读熟记。特别是书中的语言,我读来特别的顺畅,一点不觉得冗长。后来,只要有写有浩然两字的书,我就买来读。记得我还读过他的文*革前的短篇小说集《喜鹊登 枝》,是从一位上海支边青年手中借来读的。这本书是写北方农村生活的,语言朴实幽默,生活气息相当浓厚。我还读过他写给少年儿童的短篇小说集。浩然是个勤 奋的作家。大约是到了1972年,40岁的浩然又连续出版了三卷本厚厚的长篇小说《金光大道》。尽管这部书文*革后被当作“高大全”(书中的主要人物名叫高大泉)生活中不可能存有的人物而加以批判,但说实话,我对这部书中的一个个鲜活丰满的人物形象和动人曲折的故事情节,至今记忆犹新。

  我们这个 国家总有那么一些人近几十年来就是这样,包括那些有高智商有文化的人,什么事情都喜欢走极端,要么是这样,要么是那样。文*革后,浩然被当作文*革培养起来的 作家和他的书一起而加以批判,浩然从文坛上消失了。其实不然,浩然是个农民的孩子,他一直生活在农民中间,农民依然喜欢他们自己的这个作家。而且即使在他 生命最辉煌的时候,他也没有离开过农村一步。因为他知道,作家一旦离开了生活,他的创作生命也就彻底结束了。所以,读浩然的作品,乡土气息感甚浓。假如谁要了解五六十年代的中国农村生活具体是什么样的话,读浩然的作品便可以知晓。据说,六七十年代的美国,研究中国党的农村政策和中国社会的变迁,就是把浩然 的《艳阳天》和《金光大道》当作范本的。这一点,曾经被学堂里的一些大学教授加以嘲笑,以为浩然的书都是理论性的说教,其实不然,美国人恰恰看重的是浩然 作品的浓郁的生活气息。他们是从中国农民的生活现实状况来研究中国党的政策在现实中的具体效应的。所以我以为,能和农民一辈子生活在一起并且能写出这样效应的作家,现在已经不多见了。再说,把一个时代的政治*错误和一个作家结合起来,实在是有些牵强附会。什么事情,特别是有关作家的事情,让他的书说话好不好,让他的读者来评判好不好?

  在新时期沉默了几年后,浩然依然又以他的厚实的反映农民生活的作品崛起于文坛,他先后创作了《山水情》《苍生》 《乐土》《活泉》《圆梦》《他和她在晨雾里》等长、短篇小说。那个时候,尽管文坛上一会是意识流小说盛行,一会是先锋作品最吃香,但我仍是一个标准,只要 是能吸引我的作品我就读。说也怪,能吸引我的作品的大多是生活气息浓郁,语言朴实又娓娓道来的,而且书之作者大多生活在老百姓中,有着深厚的文学功底和生活底蕴。所以,新时期以来,尽管我也读过不少作品,但仍是浩然的作品我最爱读,读后印象最深,而且不觉得长,不觉得累,总有一气呵成,一宿读完的感觉。记得1999年,香港《亚洲周刊》评选世纪百强中文小说榜揭晓,浩然的《艳阳天》以“刻画农村的面貌入木三分”而榜上有名。

  现在,这个“一辈子 忘不了农民”的作家—浩然走了,应该说有关于他的是是非非也都带走了。但他的几乎所有的代表作都再版了。尽管有人说这说那,议论纷纷,但读者喜欢他的作 品。而那些吵吵闹闹的人,这么些年了,也没有拿出几本像样的著作。倒是浩然,以他的勤奋,以他关乎老百姓的赤子之心,一辈子生活在农村,一辈子没有高高在上,没有离开过那片使他赖以存活的土壤。他对乡土生活和乡亲们的热爱,他将全部的爱心,忠诚地献给了农民和那个时代,献给了文学事业。单就这一点,人们将会永远记住他和他的作品。

  新华社在发布的消息中说:“‘写农民,给农民写,给农民当一辈子踏实代言人’是他一生的誓言和奋斗目标。浩然为社会主义文学事业的繁荣,为发现、扶植、培养文学新人作出了努力。”

  我想,时间给了他一公道。历史给他作了评判。倒是那些诋毁他的作品甚或诋毁他的人品的声音和人,随着时间的流逝,都淹没在历史的烟云中了,而浩然和他的作品是可以留传下去的……

                                              2008年2月21夜写

 

原文网址:http://q.sohu.com/forum/14/topic/1530698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