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转载]默哀:向我的文学偶像浩然

(2012-10-31 12:41:05)
标签:

转载

分类: 评介
转者按:可能由于时间久远,而文章的作者又阅读过许多浩然的小说,故而文中某些表述有误。根据我所掌握的资料,说明如下:作者所阅读的小说集可能是中国青年出版社1963年出版的选集《彩霞集》,在小说集《喜鹊登枝》中,同名短篇小说并未放在篇首;《喜鹊登枝》描写的是冀东,而非山东昌乐,文中所描述的小说内容似乎应当是浩然的小说《车轮飞转》;浩然首次到山东昌乐,是以《俄文友好报》记者的身份到那里下放劳动。不当之处,请博友指正。
 

                默哀:向我的文学偶像浩然

  

    浩然去了天国,在这个早春里。中国又走了一位文学大家。浩然不认识我,但我认识他。现在,我在我的书斋里,向我曾经崇拜的文学偶像默哀。

   

    我认识浩然,已经40多年了,缘于他的处女作《喜鹊登枝》。现在,我已经忘记了是哪一年,从哪里弄到的《喜鹊登枝》。《喜鹊登枝》是一本浩然的短篇小说集,是浩然的第一本书。浩然创作《喜鹊登枝》时才20多岁,我见到《喜鹊登枝》时十几岁。是一个农村孩子读到的为数不多的书籍中的重要的一本书。《喜鹊登枝》是那小说集中的第一篇,是浩然的处女作。40多年过去,我已经忘记了那小说的故事情节人物姓名,但是,我记住了那里面的一个姑娘,记住了那姑娘一双眼睛,记住了那姑娘欢快的话语和笑声,记住了作家浩然。记得在后记里浩然介绍过《喜鹊登枝》的创作经历感想。那时,浩然在《大众日报》当记者,在山东昌乐县的农村里,是下派还是驻县记者?读小说时小,搞不清概念。《喜鹊登枝》里的故事几乎全部写的昌乐的事情。记得有一篇里的一个地名叫“鄌郚”,我查了字典,确实是昌乐县的一个镇。从此,我就永远忘不了这两个字了。那篇小说讲了一个其貌不扬的农村青年搞技术革新,赢得一个美貌姑娘芳心,有情人终成眷属的故事。我记得当时狠不能自己就是那个其貌不扬的青年,心想,我也搞个小革新,那个姑娘会看上我吗?浩然的处女作,语言清新流畅亲切,故事单纯自然真实,理想化的理念与情趣对于一个心田干涸的农村孩子,就象润物无声的春雨。一个十几岁的小学生,通过一本书,认识了一个作家。我曾经无数次的遐想过浩然的音容笑貌:细细高高的个子?穿着浅蓝色的学生服,上衣口袋里插着三枝钢笔?四方脸面?白白净净?戴着一副黑边眼镜,面容和善地微笑着?从《喜鹊登枝》,我走进了浩然的精神世界,浩然成为我少年时期的精神偶像。

 

    后来,他的长篇小说《艳阳天》《金光大道》我都如饥似渴的读过。1974年我应征入伍,挎包里就有一本《金光大道》。尽管后来浩然和他的“高大全”一同受到过责难与批判,但浩然作为一个偶像作家,在我的心目中从来没有受到损害。说实话,我走上文学创作道路,第一个模仿对象就是浩然。1970年代,我写的几篇小说就是完全模仿了《喜鹊登枝》。直到今天,我仍然不为当年幼稚可笑的模仿感到难堪,模仿,是一个作家的必由之路。我由衷的庆幸当年我模仿了浩然。现在想来,如果我模仿了巴金、茅盾、郭沫若等所谓文学大家,就有可能弄成个东施效颦,因为人家是西施。而浩然是邻家的一个可亲可敬的大哥哥,他去野地里挖菜搂草逮兔子,我眼馋了,也跟他去野地里挖菜搂草逮兔子,就容易学会。实践证明,我的模仿对象是选对了。挖菜搂草都会了,只要下力,兔子总会逮住的。

   

   浩然去世了。“十七年文学'的最后一位作家消失在这个初春里,是不是象征一个文学时代的结束我不敢说。但我要说,浩然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奠定的地位是不可动摇的。

 

   默哀:向我的文学偶像浩然先生!

                                   

                          2008年2月21日 22:30  于周村坐忘斋

0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