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香如故,情义仍在
作者: 004 发表日期: 2008-02-24 08:22
浩然老走了。他为我签名题词用印的极限明信片仍在。
望着这珍贵而特殊的明信片,我潸然泪下。
1996年11月,“梅兰竹菊”极限明信片一发行,远在江苏的我就向《北京文学》的浩然老寄了一张“梅”片,要求他签名。那时,我正沉迷于收藏签名片, 其中的一个专题是著名作家的签名片。十天后,我就收到了他的签名片。不仅签名,而且还题词、盖上了私章。一看信封,是河北某县文联的公函封,信也竟然是从 河北寄来的!原来,浩然老当时正在河北深入生活,《北京文学》编辑部的同志又把信转交或转寄给了他;他在明信片上签名题词用印后又寄给了我。我当时非常激 动。我不仅感谢浩然老,而且感谢《北京文学》编辑部的同志,为了一位素不相识人的纯私人性质的要求,他们一点都不怕麻烦。这实在是并非任何人都能够做到的 “麻烦”事情。那个月,我共向有关人士发出了十封要求签名的信,每封信里都附有一张明信片。浩然老是唯一把签名片寄给我的人。
滴水见海。原始而朴素的感恩之情,使我无法继续写下更多的悼念文字;况且,浩然老的文学成就亦非我辈能够有资格评论。
浩然老走了。他的《艳阳天》仍在。
浩然老走了。他的《金光大道》仍在。
浩然老走了。他的《西沙儿女》仍在。
浩然老走了。他的乡俗三部曲:《迷阵》、《乐土》、《苍生》仍在。
浩然老走了。他的《山水情》、《晚霞在燃烧》、《喜鹊登枝》、《杏花雨》、《幼苗集》、《赵百万的人生片断》仍在。
浩然老走了。他为我签名题词用印的“梅”片仍在:
写农民为农民写。
浩然于泥土巢。
浩然老走了。“梅香”如故,“写农民为农民写”的情义仍在。
浩然老,一路走好!
原文网址:http://www.kongfz.com/blog/blog.php?do=showone&tid=43863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