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杨啸:《<王国福的故事>后记》

(2012-06-19 21:44:56)
标签:

浩然

杨啸

王国福

后记

文化

分类: 评介

       《王国福的故事》后记

 

 

 

 2012329日,我接到浩然小儿子秋川的电子邮件,说是在他姐姐春水那里,发现了一组题名为《王国福的故事》的稿子,是我的笔迹。问我是怎么回事?我仔细地想了想,这才想清楚了这件事的来龙去脉。

 1971年春天,浩然在北京大兴县大白楼写传记文学《王国福》。当时,我正在伊盟五七干校。不记得是因为什么事去了北京,我就到大白楼去看浩然。浩然为了清净,住在大白楼村边的一座孤零零的小土屋里写稿子。小土屋的旁边,就是一望无际的刚返青的绿油油的麦田。我去了,浩然便停下写稿子,兴致勃勃地和我谈起王国福和他正在写着的王国福传记的事。他深深地被王国福的英雄事迹激动着。他说,他写得很顺手,每天都差不多要写一万多字。他对已经写出的一部分稿子,自己很是满意。他信心满满,决心要写出一部为社会主义英雄人物王国福树碑立传的高水平的、史诗性的长篇巨著。他对我说:“王国福的事迹太动人了。你是搞儿童文学的,你应该写一本给孩子们看的王国福的小故事。这些小故事可以不连贯,但一个个小故事都是王国福的动人事迹。每个小故事,写一两千字,总起来,写个十来万字就行了。这样的一本小书,既宣传了王国福的英雄事迹,对孩子们也有着很好的教育意义。”我听了他对王国福英雄事迹的介绍,很受感动;听了他让我写这么一本小书的建议,也很动心。可是,我当时还正在五七干校劳动锻炼,是顾不上干这件事的。我只在大白楼呆了一天,就离开了。这件事也就只是那么说了说而已。不久,《人民日报》发表了文艺作品不许写真人真事的文章。浩然已经写出了一半的《王国福》传记,不能再接着写下去;他只好把写出的那部分《王国福》传记,揉进了他原来已经写出了初稿的《金光大道》,全力以赴地开始了《金光大道》的创作。

 1972年春天,我被从干校抽调回盟里,接受了参加大型歌舞剧《芒赫图人》的创作任务(该剧要参加内蒙古自治区文艺汇演)。在参加该剧创作的过程中,我抽空写出了儿童长篇小说《红雨》的初稿。1973年春,《红雨》书稿受到人民文学出版社的充分肯定,急于要出版。出版社为我请假,让我很快到北京去对书稿做出版前的最后修改。这样,没等我参加完歌舞剧《芒赫图人》的创作,就到北京去修改《红雨》了。19734月底,我把《红雨》修改完了,定了稿,送工厂去排字,等着出书。浩然就把我安排到北京花市附近的兴隆街51号北京出版社招待所,跟他和李学鳌一起去住。当时,浩然的《金光大道》第一部已经写完了,正住在那里写《金光大道》的第二部;李学鳌则住在那里写他的诗集《放歌长城岭》。浩然便提议我再写他原来提议的让我写的给孩子们看的《王国福的故事》(就类似《雷锋的故事》、《王杰的故事》一样。是不在“文艺作品不许写真人真事”的范畴之内的)。浩然把他原来写《王国福》传记时的一些材料给我看,还帮我初步拟定了一部分小故事的提纲,他还亲自送我到大白楼的王国福英雄事迹展览馆,让我住在那里,一面采访,一面写作。我在大白楼王国福英雄事迹展览馆住了一个多星期,采访了一些人,也写出了十来篇小故事。回到北京后,仍是跟他和李学鳌一起住在兴隆街51号的北京出版社招待所,继续写。就这样,共写出了二十多篇关于王国福的小故事,约近五万字(原计划要写四、五十篇,十来万字),不记得是由于什么原因,我把写这稿子的事停了下来。而开始写一部反映内蒙古治沙造林题材的儿童中篇小说《绿风》。不久,我就和浩然、李学鳌一起,应时任承德地委副书记的翟向东同志之邀,去了承德。先是住在承德离宫中的烟雨楼写作。浩然继续写他的《金光大道》第二部,李学鳌继续写诗,我则继续写《绿风》。不久,魏巍同志也去了承德(住在承德军分区)。又过了些天,我和浩然、李学鳌、魏巍一起,便由翟向东同志陪同,去承德木兰围场草原和塞罕坝林场参观访问……参观访问结束后,我就回了内蒙古。

 我写出的那部分《王国福的故事》草稿,就一直存放在浩然那里。

 我搞完了《绿风》(原拟写中篇,后写成了长篇,1977年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之后,又接着写反映内蒙古革命历史题材的儿童长篇小说《鹰的传奇三部曲》。这部近70万字的儿童长篇小说《三部曲》,一直到1986年才完成……就这样,一来二去,日久天长,我就把存放在浩然那里的这《王国福的故事》未写完的稿子忘记了。

 我看了秋川的信,又把这件事的来龙去脉想了起来。于是,就打电话给春水,向她说了以上的情况,让她把稿子给我寄来。很快,春水就用特快专递把稿子给我寄了来(寄来的稿子共是22篇小故事,近5万字。另附有一目录。目录上标明已写出的小故事是24篇。其中一篇名为《智灭恶狗》、另一篇名为《一筐树枝》的,不知什么原因丢失了)。我看到这写于将近40年前的稿子,感到格外亲切。同时,也自然而然地想起了我和浩然兄那些朝夕相处的日子。浩然兄那亲切熟悉的音容笑貌,又历历出现在我的眼前。当年,我写这稿子的时候,还是个30多岁的年轻小伙子,浩然兄也只是刚过40岁。如今,我已是70多岁的老人,浩然兄已经仙逝4年有余,想到这里,又禁不住黯然神伤……

 就把这组没有写完的小故事收进我的《文集》中,作为对浩然兄的纪念吧(为了保持原貌,未作任何改动)。因为,这其中,既承载了我们之间的亲密友谊,也倾注了他的宝贵心血。

                                       2012430日记于呼和浩特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