浩然第一部电影文学剧本:《朝霞红似火》
(2012-06-15 19:24:14)
标签:
浩然严励电影朝霞红似火文化 |
分类: 著作 |
朝霞红似火
(节选)
(根据浩然同名短篇小说改编)
浩然
一
沸腾的水利工地上。
在一道东西方向的土沟旁,插着一块写着“桥头庄工地”的木牌子。一群人在沟里吵嚷。
急性的小伙子高三旺正粗脖子红脸地跟别人喊:“快动手吧!放下沟不管它,先朝两边挖!”
三十多岁的刘副队长说:“架桥的木料还没影儿,别白费这个劲儿了!”
高三旺:“高队长不是想法子买木料去啦!”
刘副队长:“买,买,买!买了八天了,一根少不了,在哪儿呀!”
高三旺:“你当副队长的先打退堂鼓,干脆就不用干了!”
刘副队长:“谁说不干了?我是说不能冷手抓热馒头,得好好考虑考虑!那不是,高队长回来了,看他的吧!”
高队长手提着兜子,脸上挂着汗痕走过来。很多正干活的社员都朝他跟前凑。
刘副队长:“老高,怎么样啊?”
高队长说:“可以投的门子全投了,一点木头也没弄到手。”
围过来的社员们,听了这话,很扫兴。
刘副队长:“三旺,怎么样?我觉着你们这些年轻人太急的过火了。我看啊,干脆点儿,停停再说……”
没容他的话音落下,人群外边有人搭了腔:“不能停,坚决不能停!”
大伙儿回头望去,只见一个二十四、五岁的小伙子,提着一把量地的尺竿子,擦着满脸的汗水走过来,挤进人群里。他叫丁大川,是桥头庄生产队的水利委员。
丁大川:“搞建设总是有难处的,躺在炕上等着,困难自己就跑了?工程决不能停,实在买不到木料,拆房子抽檩也得搞!”
他的话立刻博得社员们的赞许:
“咱们水利委员这话说的对!”
高三旺特别提精神,拍着丁大川的肩头说:“你说的全是我心里话,拼了命也得干!”
高队长:“对,咱们一定搞下去。”
丁大川:“高队长,我看咱们还是要求县里支援一下吧。”
高队长想了一下,说:“我们再有一分路子走,不能跟上级伸手,眼下实在没路了。”
丁大川:“我到县里去,我跟王科长熟一点儿。”
高队长:“好吧,快去快来。”
刘副队长:“有没有,到县里马上来个电话。”
高三旺:“县里还能没木料?大川,快走吧,这回你一定是马到成功啦!”
众笑。
二
自行车轮飞速地旋转,两只脚奋力地踏着脚蹬子……
骑车的是丁大川。他两只明亮的眼睛直望着前方,像露珠儿一般的汗水挂在他那两道浓黑的眉毛上。
正是艳阳三月天,冀东平原一派浓春的景象。这条不太宽畅的道路,从绿苗葱茏的麦田中间穿过,朝无边的大平原伸展开去。南面远处是一条公路,汽车、大车在那里来往奔驰。北边是望不到边际的果林,一直蔓延到远远的丛山脚下,桃杏花盛开,远远看去,一片粉白。
顺着地势,丁大川的自行车一会儿隐在道沟里,一会儿又坦露在坡坎上。
前方,隐隐地出现了县城的轮廓,那座雄伟的大佛寺的尖顶和城外边工厂的高高烟囱相互辉映。
路边的一片果树林里,穿行着一个二十二、三岁的姑娘。她叫金华珍,红枣村生产队的女队长。中溜个儿,穿着素雅。秀气又端庄的脸上,闪着一对美丽的眼睛。头发上包着一块雪白的丝头巾,一缕乌黑的短发,搭在她那弯细的眉毛上。她手里提着一个布兜子,鼓囊囊的,兜子带上套着一只搪瓷茶缸。
她出了果林,踏上公路朝前走。身后车铃响起。姑娘没回头,朝路边躲去。
丁大川的自行车,从小路上快速地横穿过来,一时难以刹住,左摇右晃,撞在路边金华珍的腿上。丁大川和自行车一起摔倒了。
金华珍灵活地一闪,没摔倒,手里的兜子落在地上,茶缸落到土坎下。
丁大川大口地喘着气,很抱歉,又很慌张地搓着手,找不出一句合适的话:“啊,啊,对不起,对不起!”
金华珍朝丁大川脸上看一眼,谦让地摇摇头:“不要紧。你没摔坏吧?”
丁大川连忙:“没,没!”说着一把拉起车子,又想去拾茶缸。
金华珍:“你走吧,我自己拾。”
丁大川连连点头:“好,好!”踏上车子,又急匆匆地朝前驰去。
三
“蓟县水利局”的门口停着大车小辆,不断有人出入。
几辆装着木材的大卡车,人们正在卸车。
丁大川骑着车子过来,抬头一见木材,不由得喜上眉梢。他跳下车子,贪婪地望着那高顶的大木垛,又忍不住地伸手摸了摸。把车子停在靠墙根的地方,大步走进水利局。
吵嚷声从院子里一间办公室里传出来。
透过玻璃窗可以看到,争吵的人是丁大川和一个中年干部——王科长,旁边还围着一群农民模样的人,另外还有几个正在办公的工作人员。
丁大川有些急躁地说:“王科长,家里几百口子人都等着我哪,我不把架桥的木料买回去,渠道就得停工了!”
王科长微笑着说:“大川,你们的困难我知道。你瞧瞧!”他指了指周围的人:“他们都是来要材料的。一听水库今年要拦洪,大家全都要挖渠,全县这么多的社都跟我伸手,我也没有办法呀!”
丁大川:“少给点也行,反正别让我们把工程半节腰撂下来!水库一完成,我们就得放水,过了年,我们还想种水稻哪!”
这当儿,金华珍走进来了。她朝屋里的人看一眼,便静静地停在门口听着。
王科长:“我说大川,你看这样好不好?你先回去自己想想办法,等县里有了木材,尽先照顾你们。”
丁大川:“我们社树没树,林没林,能想什么办法?”说着一转脸,看见了金华珍,愣了一下,朝她点了点头,又对王科长说:“我真有点儿奇怪,县里放着这么多的木料,为什么不能支援支援我们呢?”
围着的人齐声附和:“就是嘛!”“我们有困难,县里不给撑腰,工作还怎么搞?”
王科长笑笑,把水杯朝丁大川跟前推了推,说:“来,喝杯水。你说县里放着很多木材,不假。可这木材是给水库准备的,没有它,水库工程就要受到影响。大川,你说,是应当给水库留着呢,还是给你们大家分掉呢?”
丁大川呆呆地望着王科长,忽然站起,抓起衣服:“我走了!”说着就朝外走。
金华珍两只眼睛随着丁大川,忍不住地说:“同志,你怎么走哇?”
丁大川脚步不停,扭过头来,愁苦却又有力地说:“再困难,我们也得自己想法去,把水库工程耽误了,修渠还顶什么用呢?”说着,头也没回地走了。
屋子里的人都敬佩地望着丁大川走去的背影。
金华珍似乎是最为感动,她愣了一会儿,才转身上前对王科长:“同志……”
王科长:“你要什么?”
金华珍:“我什么也不要,我是来开水利座谈会的。”
王科长:“哎呀,对不起,对不起!那个会不在县里开了,挪到盘山公社现场开去了。你直接坐公共汽车去吧。坐到水库工地下车就行。”
金华珍点点头,又问:“刚才那个同志要木料干什么用?”
王科长:“他们那儿也要从水库引水,渠道要过几道沟,要木料架桥……”
金华珍:“噢,怪不得他这么着急。”朝外边看了一眼,很迫切地对王科长说:“同志,我们村修的渠道上也架了桥了,没用木料……”
王科长:“噢!你是哪村的?”
金华珍:“红枣村的。”
王科长:“噢!怪不得这么面熟,你是金队长吧?你们那儿不用木料用什么?”
金华珍:“我们是用石头垒的。就是不知道这个办法他们用合适不合适?”
王科长:“我马上问问技术科的同志,要行,那就太好了。”
金华珍:“能行的话,请你想办法告诉那个……”
王科长:“他叫丁大川。”说着站起身:“好,好,我一定告诉他。”
金华珍:“他是哪儿的?”
王科长:“桥头庄的。”
四
桥头庄工地上。
工地一角。社员们正在休息。
丁大叔蹲在坡上装烟。
丁大婶急步走过来。她浑身干净利索,透着精明强干的样子。她一手提着竹壳暖水壶,一手拿着茶杯,走到丁大叔跟前,倒了杯水给他。
丁大婶:“你找队长问问,大川到底什么时候回来呀!”
丁大叔:“就你事多,说今天回来嘛!”
丁大婶:“你不急我还急哪!听说吉素村那边河修完了,玉珠那丫头又要上水库了。两个都是忙人,哪年哪月才碰头呀!趁着都在家,让大川去一趟,让他们两个当面谈谈。”
丁大叔:“唉,他们自己愿意了,早晚还不是一样!”
丁大婶:“你呀,还早呢!他可二十六了,一个劲儿拖,你想让他打一辈子光棍呀?你不去我去!”
对面刘副队长和高三旺等社员正在议论什么。
高队长兴冲冲地走过来,老远就喊:“老刘,有办法了。”
大伙停住争吵。
三旺跳上坎子:“高队长,大川回来了?”
高队长:“大川刚打电话来,说是山里红枣村创造了一种石头垒桥的办法,他取经去了。”
刘副队长:“用石头能行吗?”
高队长:“是水利科王科长介绍的,说行!”
三旺和一群年轻人高兴地欢呼起来。
这边,丁大婶一乐:“准是大川回来了。”朝人群奔过去。在人群里东瞧西找,“怎么,大川还没回来呀?”
三旺:“来电话了。”
丁大婶:“今天又不回来啦?”
高队长:“大嫂子,你侄子又给咱村办好事去了。”
丁大婶:“到哪儿去了?”
高队长:“红枣村。”
丁大婶一拍手说:“唉!我简直连个影子都捞不到他了!”
五
自行车轮飞速地旋转在城西沿着山根的公路上。
丁大川兴冲冲地骑着自行车,在平坦的大道上急驰。和煦的春风,鼓开了没系纽扣的衣襟,抖抖索索,像一对飞翔的翅膀。
大道远处又出现了一个小白点儿。
小白点儿越来越近。丁大川看出,又是那个系着白头巾的姑娘。
金华珍快步地向前走着。听到后面的铃声,下意识地向道边躲让。
丁大川已经靠近她的身旁,放慢了速度,热情地招呼她:“嗨,又碰上你了,你怎么不坐车回去呀?”
金华珍回过头来:“汽车刚开走,我没赶上。”急切而又关心地问:“同志,你的问题解决了吗?”
丁大川得意地:“解决了,我马上到红枣村取经去,再找他们金队长拜个师傅。”
金华珍有些不好意思,又不知怎么说……
丁大川:“你怎么不等下班车再走?”
金华珍:“今天没有车了。”
丁大川:“你到哪儿去?”
金华珍:“到盘山公社去。”
丁大川想了想,连忙跳下车:“盘山公社在水库旁边吧?嗬,不近哪!这样吧!我送你一节儿。”
金华珍:“不用啦,快着点儿走,今天还能赶到。”
丁大川:“瞧你这个人,还客气什么!这么远的路,你天黑也走不到。”说着拍拍后架上绑着的衣服:“你看,挺软的,来,坐上吧!我送你到山前边,就绕个小弯子,这有什么关系!”
金华珍看他这样热情诚恳,微微一笑,只好同意了,偏坐在后架上。车子向大道飞驰而去。
自行车在大路上走了一段,拐向朝北山去的小路。丁大川用力地蹬着车子,昂头挺胸,兴奋地望着路边的山峦:“我说你们山里人真能呀!”
金华珍:“山里山外一样。”
丁大川:“山里人比山外人能,单说红枣村那位金队长,就是个了不起的人物。王科长说,技术科正在研究他们的办法,准备在全县推广,这一下得为国家节省多少木料!”
金华珍平静地笑笑说:“照我看,这也没什么。”
丁大川对姑娘这句话很觉着意外,不服气地反问:“你怎么见得没什么?”
金华珍:“用石头垒桥,这是自古就有的办法……”
丁大川不满地打断她的话说:“嗨,你倒说得轻松!古来就有是不假,可是那些桥都是桥底下走水,哪座桥是在上边走水?”
金华珍:“这只不过是把使用的方法改变了一下……”
丁大川脸红脖子粗地喊着:“我不同意你的看法,就算没有什么了不起,那全县这么多人,怎么别人就没有想出来呢,我怎么没有想出来,你怎么也没想出来,你说说……”
金华珍被他那付认真、激动的神气逗笑了。车子一晃,姑娘朝前一倾,忙扶住丁大川的肩膀,又不好意思地赶紧缩回了手。
丁大川:“没话讲了吧,同志?”
金华珍朝丁大川的背后看了一眼,抿着嘴笑了。
走了一阵,自行车拐进一道山沟。他们在树林里穿行。树干的间隙中闪动着一对身影。
眼前出现一座小山梁,山上到处是缀满白花的树木,间或是一些绿的松柏,显得十分美丽。
金华珍自动跳下车,捋了捋乌黑的短发:“前边的路不好走,也不太远了,就送到这儿吧,谢谢你!”
丁大川停下车子,冷淡地说:“好吧!”
金华珍对丁大川微笑着点了点头:“那就再见了!”说罢,提着布兜,顺着弯曲的小道,朝山坡下走去。一片树丛掩住了她那灵巧的身影,只能看到一角白色的头巾在那儿闪动……
丁大川调转车身,刚想骑上去,又停住了,想了想,把车子一支,快步折回山梁上,大手掩成个喇叭形,朝下喊着:“同志……”
山谷传来洪亮的回声……
山坡下的树丛里,金华珍仰着脸,大声地问:“什么事儿呀,你就说吧!”
丁大川俯身朝山下喊:“我给你提个意见。你这个人有点儿骄傲自满……要记住这句话:虚心使人进步呀!……”
金华珍扒着树枝,桃花瓣儿纷纷如雨地飘落在她的头上和肩上。她闪动着两只美丽的眼睛,静静地听着。丁大川的声音又从山顶上传来:“我就是这样一句话,希望你能好好想一想……好,再见!……”
他的余音还在山谷里回荡,还在姑娘的耳边鸣响着。姑娘呆呆地站了一会儿,微微地一笑,转身向山坡下跑去……
发表于《电影文学》1964年4月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