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ol.10旅行事丨伊本图伦和苏丹哈桑

标签:
清真寺开罗贝聿铭哈桑伊斯兰 |
分类: 埃及 |
因为伊本图伦清真寺的吸引力太大,在离开开罗前又来了一次.这里没有国内景点古迹那般絮絮叨叨的解说历史,导览与展品,甚至没有门票,你所能做的,就是恭敬地脱了鞋,在柱廊下在穹顶下穿梭,在一角依靠着静静欣赏上千年的建筑瑰宝,感受神奇的场所精神。它没有一点多余的装饰,没有一点矫揉造作,真诚地诠释一种叫“氛围”的玄之又玄的东西。你会相信冥冥之中某种力量的存在。
世界著名的华裔建筑师贝聿铭在设计伊斯兰博物馆的时候,满世界地“找灵感”。他无非想要找到真正的伊斯兰风格,以给自己的设计形式上的启示。阿拉伯世界以至北非南欧都收到伊斯兰文化的影响,清真寺的形态各异。西班牙有华丽的科尔多瓦大清真寺,沙特有圣洁的麦加大清真寺,伊斯坦布尔有梦幻的蓝色清真寺。无论这些清真寺的名气多大,形制多么纷繁华丽,贝聿铭都未觉得是“真正的伊斯兰”。直到他来到开罗,在混乱曲折的老城区看到这里的清真寺,看到伊本图伦。
这里谢谢贝聿铭,教会我探索“建筑的源头”,无关装饰,无关名气,至关于空间、光线和历史。
与伊本图伦清真寺的古朴真诚不同,与之仅一公里之隔的苏丹哈桑清真寺就显得高大华丽,雕刻纷繁复杂,有人认为这是中东最美的清真寺。标志性的两座宣礼塔高度达到80米,相当于现代的高层建筑了,这在当时是相当不可思议的,只可惜当时没能攀上塔顶,俯瞰包括金字塔在内的开罗全景。
开罗的清真寺大多呈回字形,中间是巨大的庭院,而苏丹哈桑不同,已经是繁复穹顶下的高大空间了,作为人,能感受到这样的巨形尺度,那是深深的震撼。
从高大的入口进入,而后是巨大的厅,左拐后曲曲折折光影变化,进入一个小内院,这是讲堂,人在建筑中行走,空间时高时低,光线时明时暗,最后只想在巨大的伊斯兰尖拱下静坐发呆,直到沉沉睡去,不知道自己在哪里,不知道自己身处何时。
我们并没有去著名的萨拉丁城堡,那是土耳其式带有拜占庭风格的华丽建筑,远远望去也优美壮丽,但因为团队游客众多,加上自己也将要去土耳其,所以就更愿意呆在那些中世纪的朴素的,土黄的,安静的,属于自己的清真寺中。
点击这里阅读原文,或进入我们的豆瓣或小站,并关注我们的微信公号:
http://s9/mw690/0033dt3ygy6LzlqxYEwf8&6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