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几课时的教学活动中,我主要采用了教授法、讲解法、谈话法、参观法、实践法。
智力障碍学生普遍存在注意力集中时间短暂,思维凌乱、意识模糊、抽象思维差、记得慢忘的快等特点。因才在第一课时的看图学词这堂课中,我只是利用电脑课件出示“上下楼梯”的教学图,帮助教学生了解和记忆词语。虽然有一部分学生会认读词语看图说词语。但通过课下反馈,发现D类学生不能理解“上楼、下楼”,这两个词语的含义,这是我在备课一环节中没有充分的备学生,忽视了学生抽象思维能力差,部分学生认知能力低下,教学环节设计不精心所致。
因此,在第四课时学说句子 “谁在上(下)楼”这一课中,我采用了参观法和实践法相结合,来帮助学生理解句子的含义。
根据以往的教学经验,把课文中的教学内容直接和生活中的实物对应起来学习的方式,能有效的激发智障儿童的学习兴趣,更利于形成牢固的概念。
因此,在练习过程中我采用了情境练习,把学生带到楼梯旁,进行上下楼的实践活动,在实践活动中练习说句子。首先由我演示上下楼梯。同时启发学生说出“邓老师在上楼” 的句子。然后要求A、B、C类的学生边上下楼梯边练习说句子,教师提示学生注意人称的变换。
通过教师的实践演示“上楼和下楼”以及学生自己边说句子边实践“上楼、下楼”这两项活动,加深学生对句子含义的理解。通过课后检测A、B、C组学生都能够理解句子且能够变换人称说句子,D组学生能按照教师的要求“上下楼梯”。这节课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有效的补偿了学生的认知缺陷。真正的体现了“为了生活、通过生活、学习生活、适应生活”的教学理念。把“面向全体”的要求落到了实处。
加载中,请稍候......